-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要素密集度:用资本密集度表示,即在两种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固定不变条件下资本和劳动的最优投入比例,即 ,即生产扩张线的斜率,表示每单位劳动所需的资本投入量。 WHQ 第二章 要素禀赋贸易理论 主要内容安排 第一节: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与国家的要素丰裕度 第二节: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贸易理论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收入分配分析(S-S定理和H-O-S定理) 第四节:贸易对贸易国福利的局部影响分析 第一节 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与国家的要素丰裕度 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与要素密集型 产量Q下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点 在两种要素的相对价格固定不变条件下,一产品部门的生产扩张线 (一)要素密集度 (二)产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型 在考虑X和Y两种产品情况下,如果对给定固定不变的要素相对价格下,有 ,即可称X为给定要素价格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给定要素价格下的资本密集型产品。 二、国家的要素丰裕度与要素禀赋 (一)国家的要素丰裕度 1、要素丰裕度:在考虑两种生产要素情况下,短期来看,可将一国拥有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看成固定不变的,称之为一国的要素丰裕度。但长期来看,一国的要素丰裕度并非固定不变。 2、要素丰裕度的衡量:通常用一国的资本丰裕度来表示该国的要素丰裕度(1)要素存量定义法 :所谓A国的资本丰裕度( )是指A国拥有资本与劳动的存量之比,即 ,亦即该国每单位劳动所拥有的资本存量。 (2)要素价格定义法:即将A国劳动对于资本的相对价格 定义为A国的资本丰裕度,其中, 为A国的工资率(劳动的使用价格), 为A国的资本利率(资本的使用价格)。 (二)国家的要素禀赋 1、要素存量定义法 :短期来看,在考虑A、B两个国家的情况下,如果A国的资本丰裕度小于B国的资本丰裕度,即有 ,就称A国(相对于B国)为劳动丰裕国,B国(相对于A国)为资本丰裕国,以此来表征国家的要素禀赋。 2、要素价格定义法:短期来看,在考虑A、B两个国家的情况下,如果 有 ,就称A国(相对于B国)为劳动丰裕国,B国(相对于A国)为资本丰裕国, 三、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型与生产可能性区域 假设A、B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设A国为劳动丰裕的国家,B国为资本丰裕的国家;X、Y两产品的要素密集型也不同,设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这意味着A国的生产可能性区域(即曲线 与两坐标轴所围区域)要比B国生产可能性区域(即曲线 与两坐标轴所围区域)的形状较为“横扁”一些。 由于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要素禀赋不同故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不同。 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贸易理论 1、2×2×2模型; 2、生产技术相同,且劳动是同质的; 3、两个国家中,商品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 4、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5、两国均生产成本递增; 6、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 7、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8、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不能跨国流动; 9、没有运输成本,自由贸易; 10、两国的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一、理论假定 二、H-O要素禀赋贸易原理 1、H-O要素禀赋贸易定理: 在H-O模型的前提假设下,若两国的要素禀赋和产品的要素密集型存在差异,则两国之间就存在进行国际分工和互惠贸易的基础:劳动相对丰裕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均衡相对价格要低于资本相对丰裕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均衡相对价格,从而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而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 2、H-O要素禀赋贸易原理的数学论证 令 和 代表生产单位X产品的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 和 代表生产单位Y产品的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 和 代表A、B两国的劳动工资率, 和 代表A、B两国的资本利润率。X、Y两生产部门的资本密集度分别为 和 ,而A、B两国劳动对于资本的相对价格则分别为 和 设X产品为劳动密集型,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注意到规模报酬固定不变并且不会发生要素密集度逆转,即有 均为固定常数;又设A国为劳动丰裕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