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测系统培训稿剖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作:牟金龙 DETA 铠钜电子科技公司 制作:牟金龙 测量系统分析 MSA 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 序 MSA( 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 ) A:什么是测量系统分析? B:测量系统分析是怎样起源?又通过了怎样的 一个发展过程? C:实施测量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D:我们要在什么样的时机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怎样分析? E:现阶段所推行的MSA又包了着哪些关键的内 容? MSA! 当您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您是否也会在心底存在着这些,甚至更多的疑问呢? 一起来探讨吧! 第一章 要了解什么是测量系统分析,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测量” 从右边的图示我们知道,“测量”这一动作包含着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那么“测量”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动作呢? 测量的定义 赋值给具体事物,而这些数或数值能够体现实物各种属性特征的关系。 ------(1963)given by C.Eisenhart(艾森华特) 简单的说,测量的定义就是使用者利用相关的量具或仪器,将具体事物的某种特性赋予具体的可视化的数或数值。 那么这个赋值的过程就是测量过程 “测量系统”的定义 指用于对被测量或评估属性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和环境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量具”的定义 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执行“是/否”判断的属性装置,通常用来特指用于生产车间的装置。 量具的分类 计量型量具: 根据作测之数据值,进行不同级的判别其好坏程度,可分为优、良好、合格、不合格、差等,存在接受的公差范畴。(如卡尺、力度计等大部份常用量具) 计数型量具: 就是把各个零件与某些指定限值相比较,如果满足限值则接受该零件否则拒收。 计数型量具不能象计量型量具指示一个零件多幺好或多幺坏,它只能指示该零件被接受还是拒收。(如:分色仪、金属探测仪等) 测量系统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测量系统分析的前身实际上是对某种对象进行的可靠性的研究。人们早期对“可靠性”这一概念仅仅从定性方面去理解,而没有数值量度。为了更好地表达可靠性的准确含义,不能只从定性方面来评价它,而应有定量的尺度来衡量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火箭专家R.Lusser首先提出用概率乘积法则,将系统的可靠度看成是其各子系统的可靠度乘积,从而算得V—Ⅱ型火箭诱导装置的可靠度为75%,首次定量地表达了产品的可靠性。 从50年代初期开始,在可靠性的测定中更多地引进了统计方法和概率概念以后,定量的可靠性才得到广泛应用,可靠性问题才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被系统地加以研究。 测量系统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测量系统分析的三个发展阶段: 1)初期发展 早期的可靠性研究,重点放在故障占大半的电子管方面。多用于军工产品。 30~40年代,两次世界大战。特别二战期间,电子设备常失效。例:美国运到远东的航空电子设备60%不能使用(运输失效); 1939年,英国航空委员会《适航性统计学注释》,首次提出飞机故障率≤0.00001次/ h,相当于一小时内飞机的可靠度Rs=0.99999,这是最早的飞机安全性和可靠性定量指标。 二战末期,德火箭专家R·卢瑟(Lusser)把Ⅴ—Ⅱ火箭诱导装置作为串联系统,求得其可靠度为75%,这是首次定量计算复杂系统的可靠度问题。 194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真空管进行可靠性研究。 测量系统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2)?? 可靠性工程技术发展形成阶段: 50~60年代,大体上确定了可靠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向。 1952年,美国军事工业部门和有关部门成立AGREE(Advisory Group on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Equipment,国防部电子设备可靠性顾问团),研究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试验、储备、运输及使用。 至60年代后期,美国约40%的大学设置了可靠性工程课程。 日本,1958年成立可靠性研究委员会。1971年起每年召开一次可靠性与维修性学术会议。 前苏联,1950年起,开始研究机器可靠性问题。 这一阶段,可靠性研究工作从电子产品扩展到机械产品,从军工产品扩展到民用产品。 测量系统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3)?? 可靠性发展的国际化时代 1965年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设立了可靠性技术委员会TC—56(1977年改名为可靠性与维修性技术委员会)。 从70~80年代起,可靠性理论研究从数理基础发展到失效机理的研究;形成了可靠性试验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重视机械系统的研究; 重视维修性研究; 建立了可靠性管理机构; 颁布了一系列可靠性标准; 国内可靠性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