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管理硕士( MPA)核心课程 公 共 部 门 经 济 学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傅为忠 博士/教授 Email:weizhongfu@, Tel:0551-2919321(O) 授课内容 导 论 个人与政府 (附: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第1篇 公共经济学基础理论 第2篇 公共支出理论 第3篇 公共收入理论 第4篇 公共部门宏观经济理论 第5篇 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 参考书目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高培勇、崔军编著,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 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第六版),大卫?N ? 海曼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公共经济学,安东尼?B ?阿特金森和约瑟夫?E ?斯蒂格里茨著,上海三联书店,1998。 公共经济学教程,华民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管理经济学(第五版), 吴德庆,马月才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专题一 导论:个人与政府 导论:个人与政府 两种国家理论 - 契约论 - 阶级论 契约论中的政府 政府是这样一些组织:建立这些组织的目的在于对居住在某一社会内的个人的活动进行管理,提供基本服务并为此类服务提供资金。 政府为了提供这些服务,首先必须有资金,如果不对外掠夺,其来源只能是民众。 导论:个人与政府 - 阶级论中的政府 马克思主义的解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其不平衡性,剩余产品增多,私有制产生;特别是原先的公共管理者,因为便利演变为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的最大占有者;社会由此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社会冲突由此而来;为使社会不至于在冲突中毁灭,掌握生产资料的优势阶级组织暴力镇压弱势阶级的反抗,国家和政府同时产生了。 导论:个人与政府 在政府与私人之间分配资源 导论:个人与政府 现代混合经济中的政府规模 在混合经济中,政府提供相当数量的产品和服务并管理私人经济活动。 若干国家1995年政府当期支出占GNP的比例 ? 导论:个人与政府 现代混合经济中的政府规模 美国政府支出占GNP比重的变化:1929-1995 导论:个人与政府 现代混合经济中的政府规模 中国财政支出规模:1981-1999 导论:个人与政府 讨论:政府的规模应该有多大? 关键的问题是政府应该完成哪些工作?应将哪些工作留给私人企业通过市场出售并提供服务? 政府为完成其工作,应如何筹集资金?如何使用资金?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公共部门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专题二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经济学(economics)的概念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即稀缺物品或供给有限的物品。自由物品(free goods)。 经济学的两个分支 -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企业、家庭等单个个体的行为。 -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公共部门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经济部门; 公共经济学要研究的是非经济部门- -政府,但是,它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原理均与微观经济学是一致的。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经济学的逻辑 经济学家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理解经济生活。常常依赖于分析和理论,运用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 重视演绎推理。例如:农民丰产不丰收,这是现象,上升到一般产品高度,就是:需求弹性小的产品,价格灵敏度高。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经济学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力图具有客观性,不对经济活动的优劣做任何假设,只研究“如果…那么…”; -规范研究: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什么是有利结果或应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有利的结果?”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经济组织的三个问题 ·生产什么 what ·如何生产 how ·为谁生产 For whom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经济学推理中常见的谬误 后此谬误:一个因果推理错误。 如果我们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想当然地认为前者是后者地原因,那么,我们就犯了所谓的后此谬误。 2010年通货膨胀认为农产品供给紧张是其根本原因,对策是:提高农产品价格刺激其供给。 - 不能保持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