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QC成果资料 小组名称:机厂机加工QC小组 济宁三号煤矿机厂 2011年12月 目 录 一、小组成员概况 二、选 题 理 由 三、现状调查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小组成员确认设计制作相应的模具简化劳动,提高职工业务技术水平能够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值! 六、确 定 要 因 七、制 定 对 策 八、对 策 实 施 九、效果检查 2、经济效益分析 十、成果巩固 十一、遗留问题及今后打算 * * 提高工字钢轨枕加工效率 发布人:韩海青 一、小组成员概况 三、现状调查 四、确定目标值 七、制定对策 五、原因分析 八、对策实施 九、效果检查 十、成果巩固 六、确定要因 十一、遗留问题及今后打算 二、选题理由 监督检查 副厂长 工程师 大专 男 王太 高中 中技 大学 大专 大学 大学 文化程度 高级工 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技术等级 监督检查 副厂长 男 袁才明 副组长 技术主管 男 于维毅 机厂机加工QC小组 小组名称 实施 排长 男 付徳明 实施及资料整理 技术员 女 黄松 实施及资料整理 技术员 女 韩海青 组长 厂长 男 温开锋 分工 职务 性别 姓名 十六次 活动次数 出勤率为100% 组员培训时间 现场型 小组类型 QT-JSK-065-2009 小组注册号 2011年3月15日—2011年11月8日 小组活动时间 2008年1月 小组成立时间 提高工字钢轨枕加工效率 近两年矿井井下生产,每年需要加工四五千根工字钢轨枕。以原有的生产加工能力,每天平均加工21根,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因此,机厂机加工QC小组成员研究决定,将提高工字钢轨枕加工效率,作为本年度小组活动课题。 2011年3月,由小组成员黄松和韩海青,对2010年6月至12月加工的工字钢轨枕的数量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21 21 23 2 2 21 21 20 20 效率 件/天 113 14 13 18 19 14 20 15 所用时间(天) 2400 300 300 400 400 300 400 300 总加工量(根) 合计 12 月份 11 月份 10 月份 9 月份 8 月份 7 月份 6 月份 月份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们平均每天完成的成品量大约为21根,最多时达到23 根,这是每天八小时的工作量。 工字钢轨枕加工图纸如下图所示: 加工时,首先将10米长11号矿用工字钢用锯床切割成每件长1.2米,然后钳工划线,确定出8个Φ13mm孔位置,并砸好样冲孔眼,再在钻床上依照样冲孔位置钻孔,再将Φ12mm圆钢按每件160mm剪切,再到冲床上冲出U型钩,最后把U型钩按图纸要求焊接到工字钢轨枕上。使用上述方法,每次都需要对轨枕逐一划线,轨枕钻孔与焊接时需重复搬运多次,搬运路线较长,加工制作效率很低。为此,我们需要提高工字钢轨枕加工效率,保证生产需要。 由于工字钢轨枕较重,搬运需要两个人抬,原来平均每天加工21根。现在工时紧,需求量大,必须提高加工效率,提高每天完成的数量。 加工工字钢轨枕,原来一共需要7人:2人锯削下料,1人划线,1人钻孔,1人加工,2人焊接。改进工艺后,划线由下料的2人完成,共需要6人完成。U型钩改为集中批量加工,每天能完成28件成品。 工字钢轨枕加工是批量加工,加工过程中若划线采用模具,吊装运输采用专用吊具,不仅可以提高加工效率,还能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四、确定目标值 综合上述现状调查分析,今年我们QC小组的目标值定为每天加工工字钢轨枕28根。 五、原因分析 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工艺系统效率低的原因,并绘制因果图如下。 劳动积极性不高 技术水平 高低不同 人 工件多,设备少, 有窝工现象 锯条更换频繁 频繁磨削钻头 配合 不协调 机 料 场地小,人员多 工 艺 系 统 效 率 低 数量多 不易摆放 型材较重 法 型材较重 叉车不到位 起吊频繁延 长加工时间 环 物料多且杂,运输不便 施工工序 复杂、重复 奖惩制度 执行不严 下料钻孔区与焊接区 区相距太远 否 付徳明 职工有经验,人员配合协调是长时间工作磨合出来的,固定配合人员即可。 调查分析 配合不协调 2 4 3 1 序号 工件多,设备少,有窝工现象 锯条磨损快、频繁磨削钻头 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 末端因素 调查分析 现场验证 调查分析 确认方法 分管领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