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天气系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地面到3公里(主要是从500-1000m的摩擦层)为低层气流流入层 3-8km左右是中层过渡层,气流主要沿切线方向环绕台风眼壁螺旋上升 从8km~对流层顶: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潜热,造成台风中部气温高于周围,以及台风中的水平气压梯度力随着高度升高而逐渐减小的状况,当上升气流达到一定高度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小于离心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时,就出现向四周外流的气流。空气外流的量与流入层的流入量大体相当。 3、台风形成的条件 ①广阔的高温洋面: 台风具有相当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于潜热,而潜热释放又是大气层结不稳定发展的结果。所以大气层结不稳定就成为台风形成、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海洋大气低层温度愈高、湿度愈大,大气层结不稳定程度愈强。因而广阔的高温洋面就成为台风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 据统计海温高于29°—30℃的洋面则极易发生台风。北太平洋西部的低纬洋面暖季(7—10月)海温可达30℃以上,水汽又充沛,成为全球台风发生最多的区域。 ②合适的地转参数值 热带初始扰动的发展、壮大,需要依靠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才能不断地使辐合气流逐渐变为气旋性旋转的水平涡旋,使气旋性环流加强。 若无地转偏向力或地转偏向力过小,达不到一定数值时,水平辐合气流可径直到达低压中心,发生空气堆积直至填塞,致使气旋性涡旋减弱或不能形成。 据计算,只有在距赤道5个纬距以外的地区,f值才达到一定数值,利于台风形成。事实上,大多数台风发生在纬度5—20度之间。 ③气流铅直切变要小:指对流层上层和下层的风速、风向变化比较小 为使潜热聚积在同一铅直气柱中而不被扩散出去,基本气流的铅直切变要小。否则高、低空风速相差过大或风向相反,潜热会迅速平流出去,而不利于暖心形成和维持,因而也不利于发展成台风。据统计,台风多形成于200hPa和850hPa等压面间,风速差小于10m/s的地区。 ④合适的流场 台风形成前要有一个最初的原始动力,也就是起始扰动。如果出现了起始扰动,再加上摩擦辐合就可以产生上升运动,使气块抬升至一定高度后不稳定能量就可释放出来。这种初始的扰动绝大多数是由赤道辐合带和东风波等天气系统中发展而来的。 4、台风的消亡条件 主要是高温、高湿空气不能继续供给,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流场不能维持以及风速铅直切变增大等。造成这些条件的途径一般有两个: 一是台风登陆后,高温、高湿空气得不到源源补充,失去了维持强烈对流所需能源。同时低层摩擦加强,内流气流加强,台风中心被逐渐填塞、减弱以至消失; 二是台风移到温带后,有冷空气侵入,破坏了台风的暖心结构,变性为温带气旋。 中国近海附近台风移动的路径 (1)台风生成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一直向西移动,进入南海,在我国广东、海南沿海或越南沿海登陆。 (2)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省在我国台湾、福建、浙江和江苏沿海一带登陆。登陆后或者消失,或者再转向东北入海,7-8月份出现的台风主要沿这条路径活动; (3)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直接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在东经125°以东转向东北的日本,这是5、10~11月台风最常见的拋物线路径 台风(飓风)的影响 对流性天气系统: 在暖季,当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空中有充沛水汽、并有足够对流冲击力的条件下,大气中对流运动得到强劲发展,所形成的天气系统称对流性天气系统。 对流性天气系统特点: 尺度小、生命期短,气象要素水平梯度很大、天气现象剧烈,具有很大破坏力,往往形成灾害性天气 常见的对流性天气系统:雷暴、颮线和龙卷 第四节 对流性天气系统 一、雷暴 雷暴:是由旺盛积雨云所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和 强阵雨的局地风暴。 干雷暴:没有降水的闪电、雷鸣现象 一般雷暴:只伴有阵雨 强雷暴:伴有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严重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者 雷暴天气特点: 雷暴过境时,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会发生剧烈变化,如气压猛升,风向急转,风速大增,气温突降,随后倾盆大雨。强烈的雷暴甚至带来冰雹、龙卷等严重灾害 雷暴天气的时空特征: ①低纬度雷暴较多(低纬度终年高温、多雨,空气处于暖湿不稳定状态,容易形成雷暴) ②山地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 ③一年中最多的是夏季,春秋次之,冬季除暖湿地区外,极少出现。 二、飑线 飑线:是带状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 狭窄的强对流天气带 飑线天气:飑线过境时,风向突变、风速增、气压骤升、气温剧降,同时有雷暴、暴雨,甚至冰雹、龙卷等天气 现象,是一种很 具破坏力的严重 灾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