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解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6月3日晚,消防人员连夜在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火灾事故现场实施搜救和清理。截至6月4日早7时30分,事故已造成120人死亡。 氨的危险 受伤致死的原因有烧伤、氨气中毒等,最主要的原因是氨气中毒 引发呼吸道水肿。氨气一旦被呼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氨气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氨气浓度在0.01%~0.07%时,人的眼睛和呼吸器官就会有刺激感觉,而停留在含0.5%~0.6%氨气的空气中达半个小时即可中毒或死亡。另外,如果空气中含有11%~14%的氨气可引燃, 达到16%~25%即会引发爆炸。 厦门市一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起火 2013年6月7日18时20分许,福建省厦门市一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共造成47人死亡、34人因伤住院。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公安部治安、刑侦、消防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组成的国务院工作组8日凌晨1时许抵达厦门,正紧张有序开展工作。经有关专家会同当地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发现,起火公交车轮胎正常、油箱完整,现场发现的助燃剂经检验为汽油,而该公交车使用的是柴油发动机,由此可排除安全生产事故。经初步认定,这是一起严重刑事案件。 可能是有关陈水总的帖子 BRT公交简介 2009年成都也有过公交车放火案 2009年成都也有过公交车放火案 2009年成都也有过公交车放火案 第二十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特征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一) 这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二) 这类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三)这类犯罪的主体,既有一般主体,又有特殊主体。 (四)这类犯罪在主观方面既有出自故意的,也有出自过失的。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看书) 思考: 5月上旬,杭州市江干区新江花园小区的电梯竟全部停运,原因是小区内50部电梯总重约20吨的998块配重铁被偷走。 一个多星期来,小区的1600多户居民只能爬楼梯。 配重铁的作用: 电梯配重俗称平衡重。电梯轿厢和对重对称挂在主机曳引轮上。在轿厢半载的时候,轿厢和对重的重量基本相等,此时曳引机只需克服摩擦力做功就可驱动电梯,最省力了。 第二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 一、放火罪 (一)放火罪的概念和特征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烧毁公私财物,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 所谓放火,是指引起公私财物燃烧,制造火灾的行为。 2、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放火罪的认定 1、要把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区别开来。 以危害公共安全 与否为界限 2、要把放火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区别开来。 3、要把一罪与构成放火的数罪区别开来。 4、放火与失火的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 2001年12月29日 一、将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修改为:“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将刑法第一百二十条第一款修改为:“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破坏交通工具罪 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本罪是危险犯 破坏的对象必须是正在使用中的(包括运行中和交付使用停机待用的)交通工具。 所谓“倾覆”,是指使车辆倾倒、颠覆,船只翻沉,飞机坠落。所谓“毁坏”,是指不能修复的毁损 。 认定本罪要与盗窃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加以区别。 三、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一)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概念和特征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是指以进行恐怖活动为目的,组织、领导恐怖组织或者参加恐怖组织的行为。 1、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领导恐怖组织或者参加恐怖组织的行为。所谓“恐怖行为”,按照1937年日内瓦《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的规定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