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人口转变的形式 据美国人口咨询局《人口手册》第四版: 人口转变指人口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转变。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使绝大多数人口在多数时间里不致于增长过快。实际上,许多人口不仅没有增长,而且当出生率不能抵消高死亡率对人口的作用时,人口还可能完全消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死亡率逐步下降。由于死亡率的下降多数先于出生率,转型期中人口会快速增长。在欧洲和一些工业化国家,死亡率下降缓慢。另外一些国家在20世纪才开始人口转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些国家的死亡率下降迅速,而出生率不象死亡率下降那么迅猛,因此人口快速增长。 * * 中国进入老龄化 * * * * * * * * * * * * 中国人口政策的形成和效果 虽然早在1960年代政府就提倡计划生育,但是,具有标志性的是于1980年,中共中央以一封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开信的方式,正式颁布“一胎”政策。如果从那时算起,中国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许多发达国家用多得多的时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也就是说,继1950年代完成了高死亡率、高出生率和低人口增长率阶段到低死亡率、高出生率和高人口增长率阶段的前半截转变之后,中国从1980年到2000年大致完成了人口转变的后半截,即转变到低死亡率、低出生率和低人口增长率的阶段。 在中国完整地实现了人口转变的标志是:反映妇女终身生育水平的总和生育率从1957年的6下降到1980年的2.3,进而到1990年后期以来的1.7-1.8之间。这个生育率远远低于不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自1998年以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低于1%,2004年不到6‰。一些城市更低,如北京只有0.7‰,上海则是零。 * * 人口转变:中国人口老龄化 2005年,在中国,相对于每100名适龄工作成年人,仅有16名老人。这一赡养比到2025年将会提高一倍达到32,到2050年再翻一番达到64。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人口每年将增加1000万老人,同时每年将会失去700万适龄工作人口。到2050年,将有4.38亿中国人年龄为60岁及以上,其中1.03亿人将为80岁及以上的耄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城市化的类型 同步型城市化 基本特点:城市化发展与工业化的进程相同步,城市化水平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国家经济结构的非农化同步提高。 主要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基本上都是以这种型式完成的。 历史背景: 1.城市化发展都经历了相对较长的历史时期。英国(140年)、美国(超过100年) 2.城市化也是工业革命的过程,工业化所需巨额初始资本大部分来自外部渠道(殖民地扩张、战争赔款、引进外资)。 3.工业化和非农化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时分阶段进行的,在城市化初始阶段,农村工业和兼业现象较为普遍,说明,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和其他非农业首先是广泛存在于广大农村地区,然后才逐步向城镇集中。 4.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城镇进行非农产业经营,农村土地向个别农户集中,促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 * 过度型城市化 基本特点:城市(大城市)急剧扩张,而国民经济及就业结构并没有同步升级,城市缺乏容纳大规模涌入人口的能力,出现严重的城市病。 1.城镇人口在短期内迅速膨胀,城市化水平超过工业化和非农化的支撑能力,城市缺乏对新增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大量涌入城镇的人口无法找到相应的就业岗位,只能在一些不稳定的非正式部门从事工作。 2.出现人口过度城市化现象的发展中国家,往往人口过多集中在一、两个大城市或是特大城市,这些城市第二产业明显发展不足,第三产业畸形发展,成为就业的主渠道。 3.过度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并没有形成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反而出现了农业生产萎缩,农村日益凋敝的现象。这就是托达罗所说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偏向和乡村忽视现象,农村的贫困与落后成为农民不断涌入城市的直接动因。 * * 滞后型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大大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大量劳动力在城镇之外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割裂了城市化与非农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导致国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出现严重偏差。 1.重工业先导型的工业化缺乏对城市化发展的拉动力量。国家把实现工业化看成是实现经济独立并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