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人类与生物的关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 人类与生物的关系 第一节 人与生物的关系 一、生物种类的减少 在没有人类之前,哺乳动物每8000年灭绝1种,鸟类每2000年灭绝1种。 有人类以后,特别是人口快速增长后,生物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 现在人类使物种灭绝的速度是生物自然灭绝速度的50-100倍。有些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物种灭绝速度的1000-10000倍。 过去平均每年减少一种物种,而现在是每天减少1种。灭绝速度大大加快。 猛犸象:生活于3万前欧亚与北美大陆的冰河期,身高3.5米,体长5.4米,约在1万年前的石器时代,由于人类的狞猎已灭绝。猛犸象属于长鼻目、象科(Elephantidae)猛犸象属(Mammuthus)已绝灭。 是一种适应于寒冷气候的动物,在更新世,它广泛分布于包括中国东北部在内的北半球寒带地区。 猛犸象曾是石器时代人类重要的狩猎对象,在欧洲的许多洞穴遗址的洞壁上,常常可以看到早期人类绘制的它的图像,这种动物一直存活到一万年以前,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冻土和冰层里,曾不止一次发现这种动物冷冻的尸体。 猛犸象生活在北半球的第四纪大冰川时期,生存于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洲北部更新世晚期的寒冷地区。 猛犸象以草和灌木叶子为生,一直生活在高寒地带的草原和丘陵上。 人类与猛犸象同期进化,开始还能与其和平相处,但当进化到新人阶段时,人类学会了使用火攻和集体协同作战去捕杀成群的动物或大型动物,猛犸象就成了主要的狩猎对象。 猛犸象 - 灭绝原因 猛犸象 猛犸象生活到距今1万年的时候突然全部绝灭了,专家们做过仔细的研究,找出了许多的原因: 环境变化 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活动区域缩小了,草场植物减少了,使猛犸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猛犸象生长速度缓慢。以现代象为例,从怀孕到产仔需要22个月,猛犸象生活在严寒地带,推测其怀孕期会更长。在人类和猛兽的追杀下,幼象的成活率极低,且被捕杀的数量离现代越近越多,一旦它们的生殖与死亡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其数量就会不可避免地迅速减少直至绝灭。这是大自然的淘汰规律,并非对猛犸象不公平。新生代的第三纪末期时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当时大量的原始哺乳动物绝灭了,由现代动物的祖先取代了它们。 人类捕杀 猛犸象一直是洞穴壁画的主题,但这是北半球被冰原覆盖40%时,人类捕杀这些大型动物的第一个证据。这项研究显示,一万年前猛犸象在全面解冻期完全灭绝,而人类的肆意捕杀或许扮演了重要角色。 猛犸象以自己整个种群的灭亡标志了第四纪冰川时代的结束。 美洲乳齿象:生活于北美。体长3.4米,高3.4米,牙齿长2.6米,6000万年前消失。 洞穴狮子:生活于欧亚大陆,体长2米,高2.2米,尾巴长80厘米,1万年前灭绝。 洞穴熊:生物于欧亚大陆,1万年前灭绝。 大野牛:生活于北美北部,体长3米,肩高2米,1万年前灭绝。 欧洲原牛:生活于欧亚大陆,现在家牛的祖先,1627年灭绝。 美洲乳齿象 洞穴熊 拟斑马:生活于非洲南部,由于过度狞猎,于1883年灭绝。前半身象斑马、后半身象马。 南非蓝马羚:生活于非洲南部,于1880年灭绝。 熊氏鹿:生活于泰国南部的湿地,由于湿地的减少与人类的捕杀,于1931年灭绝。 欧洲野马:公元前分布于欧洲草原地带,人们为了获得雌马,大量捕杀雄马,加上草原栖息地的减少,于1880年灭绝。 日本狼:分布于日本本州、四国、九州的山林中,18世纪,狂犬病传入日本,山林减少,用狗进行狞猎,于1905年灭绝。 南极狼:分布于南美的福克兰群岛,以捕食企鹅、海鸟为生,牧羊人担心它袭击羊群而大量捕杀,于1875年灭绝。南极狼在19世纪以前,阿根廷最南端的圣克鲁斯省西面的福克兰群岛上生活着一种狼,由于福克兰群岛非常接近南极圈,因此动物学家们为此种狼取名为南极狼。南极狼可以说是世界上生活在最南端的狼。 南极狼 1600年以来,8684种鸟类已灭绝94种,另有187种处于危机之中。另有统计,19世纪有70种动物灭绝,20世纪上半叶就灭绝40种。灭绝速度加快。 恐鸟:是世界出现的最大的鸟之一,体长3.6米,体重250公斤,不能飞行,分布于新西兰,以植物根、果实为食,性情温和,有吞咽石头的习性,用于消化食物。1000多年前,移居新西兰的毛利人,向恐鸟投掷烧红的石头捕杀恐鸟,造成恐鸟在16世纪末灭绝。 恐鸟 隆鸟:生活于马达加斯加,是世界上最重的鸟,体重500公斤,其样子、习性与恐鸟相似,被土著人狞猎,于1840年灭绝。 愚鸠:是体形较小的鸽子类鸟,以果实为食,体重25公斤,不会飞行,行走时样子很笨。分布于毛里求斯,15世纪被欧洲水手发现,以它们为食、打猎取乐,同时也被带到岛上的狗、猪偷食它们的幼鸟和卵,于1681年灭绝。 隆鸟又叫象鸟,主要生活在世界第四大岛——非洲马达加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