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 经济条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有一定的剩余产品可供扣除和储蓄,并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调节收入的分配制度。 社会条件是指社会成员之间产生的对立和矛盾已经影响到社会稳定。 一、人类社会初期不会产生社会保障 1.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包括两个阶段:原始群、氏族公社。 2. 在原始群时期(原始社会初期),不可能产生社会保障。人类认识能力和支配自然的能力极其低下,社会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使用粗糙的石制工具,以采集和狩猎为主,靠集体劳动才能获得有限的生活资料,没有剩余产品或很少。 二、小生产自然经济下的家庭保障 1. 进入氏族公社阶段,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有了剩余产品,这时母系氏族转向父系氏族。夫妻关系从杂交、群婚、对偶婚,发展到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 2.从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公社)到封建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即18世纪之前的农业社会里,社会生产方式一直停留在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上。家庭是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劳动者遇到各种风险,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和亲朋邻里的帮助渡过难关,这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保障,它是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 3. 仅仅出于道德原因,社会对极个别特别困难人员进行一些慈善性的救助外,不负担任何费用。 三、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根主要原因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化的必然结果。 没有生产的工业化和社会化,就没有社会保障制度。 刘钧: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 (一)传统宗法制度家庭的解体是社会保障产生的社会原因 1.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劳动者由家庭走向社会,造成宗法社会的解体,致使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 2.一旦失能、失业,个人风险就集中到了社会上,成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3.那么,依靠国家力量建立社保制度势在必行。 (二)生产的工业化和社会化是社会保障产生的根本原因 1.社会条件----(社会稳定的需要) (1)伴随生产的工业化和社会化, 工伤、医疗、失业等问题的不断出现,劳资矛盾日趋激化,职工对单位、社会产生不满,最终引起社会动荡。 生产工业化、创造财富的过程,也是农民、小生产者贫困化的过程。 为了保证社会公平,就需采取某种机制(社会保障)缩小收入差距。 机械生产、化学工业的发展,不仅工作环境恶化,严重损害劳动者健康,导致失业,家境贫困。 新技术、新设备等对生产技能提出新要求,促使老工人过早地离开工作岗位。 技术进步和机器使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工作机会受挑战 (2)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要求 市场经济遵循“优胜劣汰”竞争规律。 竞争规律导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引起社会不稳。 2.经济条件-----工业化带来的丰厚财富成为推动这一制度产生的物质基础。 (1)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任何制度都是画饼充饥。社会保障也如此。 (2)只有进入工业社会,社会化大生产才真正大幅度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社会财富极大增加,从而使得政府有可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形容说: 资产阶级仿佛用法术呼唤出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使它在建立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生产力总和还要多。而在最近的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能力又大大超过了它以前所创造生产力的总和,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新的质的飞跃,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三)商业保险、互助组织等形式的保障失效 1.商业保险、互助组织等形式,对保障工人的各种风险起了积极作用,缓解了政府的经济负担。 2.但是,面对经济危机、政治危机,这些形式有些力不从心,迫切需要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险。 (四)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思想基础 所谓国家干预主义: 是指一种主张削弱私人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国家干预并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多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职能的思想和政策。它强调自由市场机制的缺陷必须通过国家干预来弥补,表现在社会政策方面,国家必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肯定政府在社会财富再分配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国家干预主义理论流派主要有:德国新历史学派、福利经济学、瑞典学派、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等。 (1)国家观。即主张国家至上,国家应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责任。 所谓福利就是通过国家的活动,对国民收入再分配,使生存危机的人们得到经济帮助,以缓和阶级矛盾。 (2)伦理道德论。认为劳资冲突不是经济利益上的对立,而是感情、教养和思想上存在差距而引起的。 即劳资问题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不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来解决,而只要对工人进行教育,改变其心理和伦理道德的观点,就可以解决。 6.评价: 该学派是第一个系统阐述社会保障经济思想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央视《主持人大赛》金句汇编.docx VIP
- 软件项目技术总结报告.docx VIP
- 2025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pdf VIP
- J-STD-033 中文版_.pdf VIP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附件:江苏省建设工程监理现场用(第七版).docx VIP
- 爱祖国国庆节主题班会课件7.ppt VIP
- 《设计美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docx VIP
- 药品集中采购监测管理制度.docx VIP
- 2025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2025.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