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解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 家庭 家庭的概念: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构成的。 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 初级社会群体 最为密切、深刻的人员关系 心理咨询师培训 * 第四单元 家庭 家庭的结构: 结构要素:成员数量、代际层次、夫妻数量 结构模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 心理咨询师培训 * 第四单元 家庭 家庭功能: 经济 性 生育 抚养和赡养 教育 感情交流 休闲娱乐 心理咨询师培训 * 第四单元 家庭 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 社会与环境 家庭成员素质 家庭成员的人际距离 心理咨询师培训 * 第四单元 家庭 家庭生命周期: 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解体 心理咨询师培训 * 关于从众的实验研究 1.阿希实验(1951) 材料:18套卡片,每套2张,其中一张卡片上有一条线段(标 准线段),另一张卡片上有三条线段(比较线段)。 被试:7名被试,其中6名为实验者的助手(假被试),仅一名 真被试。 任务:比较a.b.c三条线段中哪一条与标准线段一样长。 程序:7名被试围桌而坐,真被试被安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 18套卡片依次呈现,头几次假被试回答正确。从第7套 卡片起,假被试故意作出错误选择。 结果:在其他人作出错误选择的情况下 a. 仅1/4~1/3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从未发生从众行为; b. 15%的被试平均发生75%的从众行为(12次中有9次从众); c. 所有被试平均有1/3的反应表现出从众行为 实验后的调查:为何从众? a.知觉的歪曲:被试确实发生了错误的观察; b.判断的歪曲:被试意识到自己看到的与他人不同,但认为多 数人比自己正确些,从而认为自己错了; c.行为的歪曲:承认自己看到的是对的,他人错了,但行为上 表现与别人一致。这不是真正的从众。 2.阿希实验在中国被试中的重复(华东师大,1982) 材料、程序与阿希实验一致,被试为30名大学生。 结果:a.56%人次未发生从众行为,44%人次发生从众行为; b.有2名被试始终独立;有2名被试从头到尾从众; c.实验开始时,从众行为较少;随实验进展,从众行 为增多。 第一单元 从众 从众的类型:根据行为是否从众,以及行为与内在判断是否一致划分。 真从众 权宜从众 反从众 心理咨询师培训 * 第一单元 从众 从众行为的原因: 寻求行为参照 对偏离的恐惧 群体凝聚力 影响从众的因素: 群体因素、个体人格因素、情境的明确性、其他 心理咨询师培训 *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 社会促进:个体完成某种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结伴效应、观众效应 社会懈怠、社会抑制:相反 心理咨询师培训 *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 优势发应强化说-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 他人在场—动机水平提高—优势反应出现—弱势反应抑制 结伴活动:隐含竞争动机 社会懈怠:个体的责任意识下降 心理咨询师培训 * 优势反应强化 查荣克(1965) 实验:投篮实验 高水平选手:无旁观者, 命中率71% 有4名旁观者,命中率80% 低水平选手:无旁观者, 命中率36% 有4名旁观者,命中率25% 提高动机水平 他人在场 促进简单熟练工作 干扰非熟练的复杂工作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模仿:是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有意模仿与无意模仿 心理咨询师培训 *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特点: 模仿的社会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样是模仿的条件,但模仿是自愿产生的,有时可能是无意识的。 相似性:模仿者的举止近似于其所模仿的榜样。 心理咨询师培训 *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模仿的意义: (1)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2)适应作用 (3)促进群体形成 心理咨询师培训 * 模仿的原因: ①好奇:如儿童模仿成人的口吃、跛行、口头禅、怪异举止、不良嗜好等 ②适应环境,消除焦虑 实验:先让被试吃咸饼干,然后在大厅里“等侯实验”。大厅一角有一饮水处,挂着“请勿饮用”的牌子。有一名被试(假被试)喝了水,其他被试也跟着喝了。 ③获得进步,取得成就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模仿的发展: 从无意模仿到有意模仿; 从游戏模仿到生活实践模仿; 从对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对内部实质内容的模仿。 心理咨询师培训 *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塔尔德(法国)的《模仿律》: “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 下降律 几何级数率 先内后外率 心理咨询师培训 *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