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第4章 根轨迹法 第4章 根轨迹法 主要内容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小结 第4章 根轨迹法 学习重点 了解根轨迹的基本特性和相关概念; 了解根轨迹的类型划分,熟练掌握根轨迹的分类原则; 掌握根轨迹的绘制法则,并能够熟练地应用到根轨迹的绘制过程中; 学会应用主导极点、偶极子等概念近似分析系统的性能; 了解根轨迹形状与系统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4章 根轨迹法 根轨迹法 一种由开环传递函数求闭环特征根的简便方法。它是一种用图解方法表示特征根与系统参数的全部数值关系的方法。 1948年,由伊文思(W. R. Evans)提出。 根轨迹法的任务 由已知的开环零极点和根轨迹增益,用图解方法确定闭环极点。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每一个参数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在 S 平面上的变化轨迹。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 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如果实轴上相邻开环极点之间存在根轨迹,则在此区间上必有分离点。 如果实轴上相邻开环零点之间存在根轨迹,则在此区间上必有会合点。 4.2 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例4-10 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试绘制以K和 为参数的根轨迹。 4.2 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令 据此作出 对应的根轨迹,如下图a所示。这是 时,以K为参变量的根轨迹。 其次考虑 ,把闭环特征方程改写为 令 4.2 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例如令K=9,则 4.3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4.3.5 偶极子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在系统的综合中,常在系统中附加一对非常接近坐标原点的零、极点对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这对零、极点彼此相距很近,又非常靠近原点,且极点位于零点右边,通常称这样的零、极点对为偶极点对或偶极子。 在系统中附加下述网络 若上述网络的极点和零点彼此靠得很近,即为偶极子。 4.3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4.3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小 结 1. 根轨迹是以开环传递函数中的某个参数(一般是根轨迹增益)为参变量而画出的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根轨迹图。根据系统开环零、极点在S平面上的分布,按照规则,就能方便地画出根轨迹的大致形状。 2. 根轨迹图不仅使我们能直观的看到参数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而且还可以用它求出指定参变量或指定阻尼比相对应的闭环极点。 3. 根据确定的闭环极点和已知的闭环零点,就能计算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从而避免了求解高阶微分方程的麻烦。 本章举例 题4-1 求下列各开环传递函数所对应的负反馈系统的根 轨迹。 (1) 解: 1)?起点:两个开环极点 终点:系统有一个开环零点 2)? 根轨迹的分离点、会合点计算 即 所以,分离点为 ,会合点为 。 根轨迹如图4- 1所示。 图4- 1 题4-1(1)根轨迹图 (2) 解 1)起点:三个开环极点 终点:系统有一个开环零点 2)实轴上根轨迹区间为 , 3)求分离点 即 得 解 因为在 和 区间内无根轨迹,所以分离点 应为 。 4)? 渐近线倾角及交点计算 由公式 求得根轨迹的渐近线倾角和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5)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列写劳斯表,得 由劳斯表可以看出,当时 ,第一列元素全部大于零,即根轨迹与虚轴无交点。根轨迹如图4- 2所示。 图4- 2 题4-1(2)根轨迹图 (3) 解 1)起点: 终点: 2)实轴上根轨迹区间为 , 3) 由公式 ,得 整理得 解 因为在 和 区间内无根轨迹,所以分离点应为 。 4)渐近线计算 由公式 求得根轨迹的渐近线倾角和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根轨迹如图4- 3所示。 图4- 3 题4-1(3)根轨迹图 题4-2 求下列各环传递函数所对应的负反馈系统根轨迹。 (1) 解 1)起点:两个开环极点 终点:系统有一个 2)实轴上根轨迹区间为 3)渐近线计算 由公式 求得根轨迹的渐近线倾角和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源的分类分析.ppt
- 《巧除牛皮癣》小课题研究分析.pptx
- 电源工程质监申报书(范本)-副本分析.doc
- 《青藏高原区的自然区域特征》分析.ppt
-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上课分析.ppt
- 电装工艺规范分析.doc
- 《囚绿记》分析.ppt
- 电子CAD课程设计-库的设计分析.ppt
- 《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生物(全国通用)总复习2010年高考分类题库新课标版考点18生物技术实践分析.doc
- 《醛的性质与应用》改分析.ppt
- 【600考点700分考法】(2017A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八章近代物理课件分析.ppt
- 【2016成才之路】(人教B版)数学必修1课件: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1.2第2课时指数函数的应用分析.ppt
- 【2016年中农大】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在线作业3-4分析.doc
-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湘教版分析.ppt
- 【GFTP】2016同步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分析.ppt
- 东北地质地貌简介分析.ppt
- 【SQDH】2015-201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4.列夫分析.ppt
- 东北角盖板施工方案分析.doc
- 【安徽皖智1号卷】全国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试卷(二)生物试题分析.doc
- 东北林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模板分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