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赤峰老牛槽子沟泥石流风险性评价与应用研究.doc

内蒙赤峰老牛槽子沟泥石流风险性评价与应用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绪 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国泥石流的分布地形、地质降水条件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是高原、盆地与东部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图1.1 中国泥石流地域分布图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2000hm2的农作物受灾,多条公路和桥梁被不同程度地破坏,有30多人在此次灾害中遇难,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2013年1月11日,云南省昭通市赵家沟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16户家庭破损严重,约40多人被埋,遭受的经济损失也很大。2013年7月份,甘肃天水市7个县100多个乡镇遭到了由于暴雨产生的泥石流灾害,将近10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亿元。由此可知,我国遭受泥石流灾害是非常严重的。 泥石流的暴发不仅对人民的住宅、农作物有影响,对水工建筑影响也是存在的,尤其是水电站、坝体等。我国也很重视水电站的开发,不仅仅是在西南,包括四川、云南等建造了很多水电站,在中部也修建了很多。近期,我国准备在内蒙赤峰修建抽水蓄能电站,电站枢纽工程主要包含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系统、拦水坝和二地东沟方案拦砂坝。预可研阶段电站装机规模可达1200MW,额定水头为340m,水电站建成之后,将可缓解内蒙赤峰市的电力紧缺问题。内蒙赤峰芝瑞镇地处内蒙东部,不发育有较大的地质构造,区域性断层发育也较差,该地区地势较为陡峻,岩性主要是玄武岩和流纹岩,山体汇水条件良好,雨季时降雨量较丰富,这些对泥石流的发生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假如发生大型泥石流灾害,势必会对工程区内的水工建筑产生影响,一旦建筑物被冲毁,那对下游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在水电站建设之前,对该区域各条泥石流沟的现场调查,了解其流域特征、动力学特征,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进而得出风险性评价是具有一定的科研意义。同时,确保水电站的安全建设、正常运行,真正为当地居民谋福利,降低因泥石流发生造成的损失,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泥石流的定义和研究概况 泥石流对很多国家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国内外众多学者也对泥石流进行了研究。但研究的前提是,对泥石流的本质要有深入的了解,只有熟知其本质,才能更好地、全面地研究泥石流。从目前来说,对泥石流定义的研究还是很多的。布特兹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泥石流是指沟谷纵坡坡度大于5°[8],并且其中的固体物质的比重要在一半以上。前苏联学家弗莱施曼提出,泥石流指的是固体物质比重较大,泥痕位置增长较快的暂时性的山地河床河流[9],同样是苏联学家的维诺格拉多夫对泥石流的定义是松散的、破碎的岩体与水流混合在一起后形成的山地洪流。日本学者认为,泥石流指包含的岩石与泥土含量较大,是依靠粥状泥沙的自重作用而发生运动的一种地质现象[10]。Thomes在1979年提出,泥石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黏土、水、岩石和空气四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后的流动[11]。 在我国,泥石流有很多种称呼,包括石洪、流石、打地炮、水泡等。1984年,我国地学家钱宁提出,泥石流指在山坡、沟谷发生的含有黏土、细粒、中粒直到巨砾的固体、液体两相流,固体是粗颗粒,液体主要是掺杂细粒的浆液[12]。1985年,严钦尚给出的定义是在山区,由大量的砂石、土体与水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特殊性质的洪流,这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地质灾害。1995年,吴积善提出,泥石流是在山区薄弱的地方发生,属于滑坡体、挟沙水流之间的一种含有水气和土的混合流体[13]。2001年,杨景春指出,泥石流是在暴雨时期暴发非常突然地,历时较短,流速较快,在山谷中发生的饱含松散固体物源的山地洪流。 泥石流这种自然灾害现象存在的还是比较早,但真正的研究泥石流这种现象相对来说比较晚,国外研究泥石流也就200年,在国内的研究还不足50年[14] [15]。最早的泥石流研究是在1928年,当时美国的地质学者布来克维尔德在博士期间发表了一篇论文《半干旱山区的地质营力:泥石流》,这篇文章着重描写了泥石流的发展、形成是自然界的一种很普通的地貌过程,并不是什么“上帝的行为”[16]。三位地质学家Fryxell[17]、Sharp[18]、Curry[19]根据不同的方面对泥石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与同时期的研究比较类似,大多是描述调查泥石流发生的过程以及记录地貌现象等。1969年美国学者安德森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主要研究了在阿拉斯加高寒地区上,以膨胀土为主要物源的泥石流。1970年,美国地质学者约翰逊研究发现,应用宾汉-粘性流体模型,可以研究应力与泥石流运动速率之间的关系,并构造了泥石流运动方程,应用该方程,就可以对泥石流的流速、流量等做出计算[20]。1974年,加拿大地质学者Beaty写了一篇文章《泥石流、洪积扇:一种次生灾害》[21],主要阐述了泥石流是

文档评论(0)

mghkfg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