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清末四大名臣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清末四大名臣资料

晚清四大名臣: 曾国藩,改命运,支持向外看,幼童,翻译,洋务,洋枪队,湘军,镇压太平天国 因讨伐太平军时,有大肆屠杀平民之情事,而与其弟曾国荃被称为曾剃头或曾屠户。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太平军抵抗湘军,让湘军吃足苦头,南京城破时,曾国藩说:“今粤匪之变,蹂躏竟及十六省,沦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党,如李开芳守冯官屯、林启荣守九江、叶芸来守安庆,皆坚忍不屈。此次金陵城破,十万余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曾国藩入南京后,湘军大肆焚掠,“……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南京文士李圭道:“至官军一面,则溃败后之虏掠,或战胜后之焚杀,尤耳不忍闻,目不忍睹,其惨毒实较‘贼’又有过之无不及,余不欲言,余亦不敢言也。”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最多有100万人,可屠城之后10多年,到光绪登基时,南京只剩不到50万人。 他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夜不出门。 难孙中山   早年孙中山从国外回来时也曾去拜会张之洞。孙中山当时递呈了一张“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的名帖。张之洞见后很不高兴,心里直嘀咕:“一个平民布衣,竟敢与我这封疆大吏称兄道弟,简直不知天高地厚。”于是便在那帖子背面写了一个上联: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竟敢称兄弟!然后叫门房把名帖还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便知这位张大人瞧不起自己,便讨来笔墨,对了一个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孙中山的下联可谓针尖对麦芒,说得直截了当。张之洞看后一惊,心想此人不仅行文不俗,而且流露出一股少有的豪迈之气,日后定当有大作为,便马上礼请入衙。当张之洞决定将自己的工资捐出兴建书院和购买图书,而成为月光一族时,她全然支持;当张之洞将那两万参费银裸捐给贫寒学子时,她也没说出半个不字。如此胸襟,真可不是一般的女人。1890年创建两湖书院。1893年奏请清政府创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1894年署理两江总督。曾上疏阻和议,要求变通陈法,力除积弊。邀请外国教官训练江南自强军。1896年回武昌,任湖广总督,按照德国制式改造湖北旧军为新式陆军。创办湖北武备学堂。德国教官法金汉后来是一次大战时期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长。1896年请奏创办江南陆师学堂。1898年发表《劝学篇》,提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以维护中国传统伦理纲常,与戊戌变法的激进主张保持距离。戊戌政变后,张之洞以先著《劝学篇》得免议。1901年与刘坤一联衔上奏提出“兴学育才”办法四条,仿日本学制拟定“癸卯学制”(即1903年经修改重颁的《奏定学堂章程》),为全国最早采用的近代教育体制。邀请日本教官训练湖北新军。   1902年继刘坤一,再度署理两江总督,1903年2月上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强调办学首重师范,拟“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并委任缪荃孙负责筹建,为近代南京大学之开端。  张之洞是慈禧扶植起来以抗衡湘军和淮军势力的重要人物,又是清流派重要成员,一生在清廷权力的中心周旋,试图以最小代价的改良实现中国向近代国家的蜕变。他对西方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有一定深度的认识,但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激进改良派持有不同的主张;对革命党人采取镇压态度。   而另一方面,他又是继曾国藩、李鸿章后,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为中华民族重工业、轻工业及近代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所到之处,建设很多,人称“财屠”,与袁世凯(喜好打仗,人称“人屠”)、岑春煊(喜好弹劾官吏,人称“官屠”)并称“清末三屠”。 1857年被授予修撰,供职翰林院。以后被咸丰帝破格擢为乡试副考官,先后典试陕西、山西。同治四年(1865年),翁同龢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帝。 光绪元年(1875年)又奉旨在毓庆宫行走,授读光绪帝,前后达20余年。翁同龢学识渊博,除了正常教授《四书》、《五经》等儒家必读课外,还特意安排了许多中外史地、科技和早期改良主义著作,新学旧学兼顾,中学西学结合,循循善诱,引导光绪帝关心现实政治,留意中外大势,清除积弊,力振纲纪。翁同龢把他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渗透在他从政、从教的实践活动中,对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堪称近代教育的第一导师。翁同龢的教育使光绪帝扩大了知识领域,为以后发动维新变法运动打下了思想基础。 做官   翁同龢在

文档评论(0)

cuo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