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方医2006级临床专业毒理学考试重点
南方医2006级临床专业毒理学考试重点
南方医2006级临床专业毒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P7: 20世纪60年代,沙利度胺事件,导致的结果:极大地推动了毒理学科学的发展 (P183:第九章 发育毒性、致畸作用)。 P183第二段:沙利度胺事件的发生,大大推动了外源化学物致畸作用和发育毒性的研究以及新药发育毒理学研究和管理法规的建立。 2、现代毒理学发展历史上出现的解毒剂有哪些? P6第五段:3个解毒剂。用二巯基丙醇BAL治疗砷化物中毒,用硝酸盐和硫代硫酸盐治疗氰化物中毒,用解磷定2-PAM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 3、环境毒理学工作者关注的研究内容? P3第四行:环境毒理学重点研究环境中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虽然环境工作者也关注环境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但更多的是致力于研究外源化学物对鱼、鸟以及陆栖动物的影响。 生态毒理学是环境毒理学领域中的特殊领域,侧重于研究生态系统中毒物对群体动态的影响。 ps:可见,环境毒理学工作者更多关注的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鱼、鸟以及陆栖动物的影响。 4、3R原则 P8:二、从整体动物实验到替代实验 替代法alternatives又称“3R”法,即优化refinement实验方法和技术,减少 reduction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replacement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1、量反应、质反应的概念 量反应和剂量-效应曲线;质反应和剂量-反应曲线 P22:效应effect是量反应,以个体为对象,用计量单位来表示; 反应response是质反应,以群体为对象,观察结果以阳性、阴性等计数单位来表示。 剂量-效应曲线一般可呈现上升或下降的不同类型的曲线。呈多种形状。 剂量-反应曲线的基本类型是S型曲线。(P24第四段) 2、LOAEL和NOAEL。04:16 P29:LOAEL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 Lowest) NOAEL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高)水平:一种外源化学物不引起机体可检测到的有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3、机体对环境健康危害的危险基础,有那几个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04:25 机体对环境健康危害的危险基础?不知说的是哪里 04:50 危险因子的概念? 4、毒作用带的定义 P16毒效应谱:外源化学物作用于机体的毒效应谱,随剂量增加可以表现为:1)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2)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3)亚临床改变,4)临床中毒,5)甚至死亡。 机体负荷是指体内化学物和(或)其代谢物的量及分布。亚临床改变、临床中毒、死亡属于损害作用(毒效应),毒效应谱还包括致癌、致突变和致畸胎作用。 Ps:毒效应谱包括:1)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2)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3)亚临床改变,4)临床中毒,5)死亡;6)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5、毒物和非毒物的区别 P15 毒物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 非毒物: 6、毒性和毒效应的区别 P14毒性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的能力。 化学物对机体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称为毒效应。 我们不能改变化学物的毒性,而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第三章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06:10-11:00 1、外源化学物经皮肤吸收的限速屏障 P42皮肤角质层 2、化学毒物在器官组织中的分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血流量?剂量?效应 P43 :初期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再分布则取决于外源化学物与不同组织的亲和力。 3、红晕综合征07:05 P53 倒第9-7行,倒第4段末句 红晕综合征:缺乏ALDH(乙醛脱氢酶),致饮酒摄入的乙醇转化为乙醛后,难以转变为乙酸—乙醛大量堆积—局部血管因释放儿茶酚胺而扩张—红晕综合征 联系: 1、日本人、中国人、越南人中,约45%-53%因发生点突变(Glu487-Lys487)—ALDH2缺乏活性 2、长期饮酒者发生的胃肠道上部肿瘤可能与ADH6(醇脱氢酶)将乙醇转化为乙醛有关 3、此两种反应酶催化的反应属于微粒体外的氧化反应 BY THE WAY:喝酒脸红的同学以后尽量少喝吧 4、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扩散、主动转运,载体的相互比较 水溶性比较强分子量比较小的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时是以什么方式转运? P39 滤过: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上亲水性孔道的过程。大量的水可以经膜孔流过,溶解于水的分子直径小于膜孔的物质随之被转运。 5、外源化学物经呼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