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艺术总括.doc
【筑意收藏】苏州园林中的吉祥图案 苏州园林中的吉祥图案?? ? ? ??? 我国的封建社会,无论是民间或是朝廷,都追求“吉祥”,大凡飞禽走兽、奇花异木,只要形、音、义中的任何一项能显示某种喜乐、安康、祥和、吉庆事物的,都能拿来为我所用,因此“吉祥物”也就成为了特有的文化现象。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吉祥物的运用亦很多见。? 如:岁寒三友:常见的是以松、竹、梅相配,有时也以梅、竹、石相配,若是在什器上绘刻的话,除“岁寒三友”,还绘“五友图”,即“竹、梅、兰、菊、莲”,表现出“高风亮节”的雅意。? 安居乐业:由鹌鹑、菊花、枫树落叶组成,常见于家具、什器等,取其谐音形象,有时还加上寿石,更增加了长寿的内容。? 四季平安:厅堂摆设上有瓶中安插月季花(月季花有“长春”、“四季”之名)的习惯。绘画、雕刻中有将四季的几种花分置于四个花瓶中的形象,即:春花---梅、兰、山茶;夏花---荷花、百合;秋花---菊、桂花;冬花--南天竹(果实)、水仙,以此象征“四季平安”。? 欢天喜地:由獾和喜鹊组成。有时也用和合二仙(寒山、拾得)形象或图案化的“欢天喜地”四字组成。多应用于雕刻之中。 官居一品:蝈蝈栖于菊花上的图案。“蝈”在吴语上谐音“官”,“菊”与“居”同音。? 一路荣华:由鹭鸶与芙蓉花组成。? ?
作者:松弦青桐
2007-1-8 19:12 回复此发言?
2 回复:【筑意收藏】苏州园林中的吉祥图案 苏州园林中的漏窗? ? ? ? 苏州园林内建筑上的部件,名目繁多,仪态万方。园壁上的漏窗就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色彩。? ?漏窗为园林装饰小品,是我国独特的建筑形式,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讲究精致小巧,厅堂等建筑多以曲廊相连,部分曲廊单面或双面均有廊墙。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而两得。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倘移步看景,则画面更是变化多端,目不暇接。? 漏窗构筑内容多为花卉、鸟兽、山水或几何图形,也有以传奇小说、戏曲及佛、道故事的某些场面为题材,如沧浪亭的一百零八式漏窗,留园长廊的三十多种漏窗,都已名闻天下。而内容最具文化意义的,当推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 所谓“四雅”,指的是古代文人所喜爱的琴、棋、书、画四桩雅事,也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独特的四大内容。四个不同形状的漏窗中,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这些富于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雅气。再加上窗下栽植的南天竹、石竹、罗汉松,四季常绿,与粉墙漏窗相配,既具有形式美感,又饱含耐人寻味的幽雅情调。
作者:松弦青桐
2007-1-8 19:12 回复此发言?
3 回复:【筑意收藏】苏州园林中的吉祥图案 人居·环境·理想——古典园林文化的现代价值? ? ? ? 园林是中国文化领域中一个特别的门类,将其分解,并不能在该领域中独领风骚;将其聚合,却嬗变成一个如诗画般美妙的境界。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园林是一门环境艺术,具体讲,它是人类的居住地,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的理想家园。 ?中国园林的形成发展已历经了数千年的岁月,但相对造园活动,有关园林文化的研究却起步很晚。那些散见于文人笔记和小品文章的记载不算,真正冠以“园”名的著作学说的,只能从明代计成的《园冶》算起。但一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留洋回国的学者如童寯、刘敦桢等人专题研究园林文化,这门学科才逐步为人们所认识。两位大师的专著《江南园林论》(童寯著)、《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著)成为园林学科的经典之著,影响深远。之后的短短几十年,园林文化研究方兴未艾,一批学者游学于东方园林中,多以苏州园林为范本,产生了诸如《清代园林图录》、《中国古代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园林美学》、《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等多种园林著作,这些专著使园林文化堂堂正正的登入了中国古代艺术殿堂。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典型代表。之所以这么说,除了苏州园林巧于布局、利用地形、改造环境的杰出造园艺术外,更主要的是在这些艺术手法中充分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反映着造园者的人文精神。现代学者巡游在园林文化的厚土上,力图从美学、文化气质、历史成因以及与旁系文化的关系等方面来解释园林,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掀起了园林文化研究的高潮。而此时,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古典园林、颐和园等一批古典园林先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更推动了园林文化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