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惩罚研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正确实施 及时实施、平静实施、尽早实施 惩罚不良行为与强化替代行为相结合 公平实施 惩罚实施后不能伴有强化 记录 第3节 负惩罚的使用 3.1 隔离技术的使用 使用隔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隔离适用于不良行为由社会性强化维持的情况,若隔离反倒起到强化作用则不应该使用 第二、隔离不适用于社会性退缩的儿童 第三、如果情境中强化物很贫乏,隔离效果则有限 隔离在实施时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适当选择隔离地点 {没有强化物,不会让儿童恐惧,容易到达的地方} 第二、做好实施前的准备 {为什么被隔离,隔离多久} 第三、正确实施隔离 {目标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即隔离;实施隔离前保持冷静,不进行斥责教育;控制隔离时间;使用定时设备;隔离时候让给其他人转移注意力} 第四、隔离结束后跟儿童沟通隔离的原因 小资料:美国的计时隔离法 在妈妈的记忆中,如果小朋友不听话或耍小脾气,再甚者违抗爸爸妈妈的指令,一般来说,都会是被批评一通或挨一顿打,这恐怕也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中国式教育传统吧?但在美国,这种方法不但不可取,而且很多时候,家长还会因此而被贯上“虐童”的罪名,情节严重的可能还会触犯相关法律。 那么,美国的家长们以何种方式来管教孩子?而美国孩子为什么又是如此得听话与乖巧?一般来说,90%以上的美国家庭都会采取Time-Out(计时隔离)的方法。 【让孩子冷静而非惩罚】Time-Out(计时隔离),看似是孤立孩子、站墙角的一种惩罚方式,但实际上Time-Out的真含义并不是惩罚,而是利用这个机会让正在顽皮或耍脾气的小朋友冷静一下,这也是为什么妈妈标题中的“惩罚”一词加了双引号的原因。 【墙角的选择大有学问】计时隔离虽说不是惩罚,但也是让孩子站墙角的一种方式,这关于墙角的选择,还是有一定学问的,一定是要在一个安静无聊的角落(没有电视、没有音乐),而且又要在爸爸或妈妈的视线范围之内;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关黑屋,或将孩子置于一个陌生的角度,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和情绪,不但不利于他们冷静下来,而且对于日后的身心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计时隔离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而是根据孩子年龄不同、内心冷静和平静下来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一般来说,几岁的孩子就隔离几分钟。象明明小朋友现在满两周岁了,那么对其的隔离就最好不要超过两分钟,当然也不要短于一分钟,否则是起不到效果的。 【“罚站”前先提出警告】作为家长,在孩子“罚站”前一定要先对其提出警告,而且一定要告诉其为什么要“罚站”,比如说有一次明明哭哭闹闹地不想吃饭、只想玩,而且还不让爸爸吃饭,于是妈妈便告诉明明,“你自己不吃饭可以,但爸爸妈妈要吃饭,你如果再不让爸爸吃饭,妈妈就要罚站啦!”这是对于明明的一种警告,别说,不愿意“受罚”的小朋友还真听话,立马乖乖地自己一边玩去了。事先提出警告可以起到两个作用:1.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将是什么;2.也可以制止孩子行为的继续进行(如妈妈对明明提出的警告就制止了小朋友)。 【结束隔离后再讲道理】如妈妈前文所说到计时隔离是一种【让孩子冷静而非惩罚】的方式,因此先冷静下来,下一步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对其讲道理,告诉孩子为什么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今后应该如何改正。如果不给孩子先冷静下来的机会,这讲道理完全是白费功夫,他们是根本听不进去的。 【家长心态语气要平和】不管是“罚站”前还是“罚站”后,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平和,而不要对孩子大叫大嚷,因为家长的大叫大嚷会给孩子一种错觉,让他们认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本末倒置地认为计时隔离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计时隔离时间一到,即使孩子不认错,也应该结果;而且如果孩子表现好,主动认错,那么家长还应该给予一定的口头表扬或肯定,毕竟这计时隔离也不是对孩子的惩罚嘛! 【频繁使用效果并不佳】有的家长认为,计时隔离的效果如此之好,那么孩子犯错误或不听话,就可以采取此方法,那您就大错特错了。任何一种“惩罚”方式,如果对孩子频繁使用的话,都会使孩子产生一种习以为常的感觉,而且有些孩子甚至还会有如此想法,“不就是Time-Out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因此频繁使用的效果并不好,家长一定要视情况而定地采取计时隔离,让孩子真正明白和理解自己犯了错误或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 【坚持同一人开始结束】有的妈妈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正在气头上呢,孩子罚站,我不愿意理他,时间到了让爸爸去结束,这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在此用“一人做事一人当”应该不为过,如果是妈妈开始的计时隔离,那么一定要妈妈告诉孩子“时间到了,计时隔离结束了”,而不是中途换人,请爸爸来善后。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坚持同一人开始、同一人结束、中途不要换人。 3.2 反应代价的使用 反应代价在实施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正确选择目标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