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背景与意义分析
听 潮
陈 黎
背景与意义分析
这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 它最主要特点是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是难得的朗读材料通过朗读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体会以景抒情的艺术,领会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怀,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是讴歌大海的文章《听潮》。潮,即海潮,是海水受到日月的引力定时涨落的现象。作者鲁彦别出心裁——听潮,用文字成功地塑造了声音的形象,实在难得,很值得我们学习。文章完整地描绘了大海落潮时、涨潮时、高潮时的不同景象。“听潮”如同在欣赏一曲“伟大的交响曲”,而落潮、涨潮、高潮则是这部乐曲的三大乐章。 海潮音是波浪撞击岩石而产生的,作者抓住大海上的特有的景物波浪、岩石、月光,调动人体的每根神经从听觉、视觉等多角度、多方位描绘了海潮的声音。例如:赏析落潮时的大海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大海“诗人一般”“沉吟着”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作用:使描述事物更加具体、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把物当做人来描写,赋予它以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接着又用了四个比喻,“温柔”有情,“芳醇”有味,“低低”“轻轻”有声,“微风拂过琴弦”有形有声,“落花飘在水上”有声有形还有色,作者把无形的抽象的声音用文字塑造成看得见的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它宛如一支甜美的小夜曲,更像一支温馨的摇篮曲,大海的静谧被作者写静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是高音区的休止符。如果说大海落潮时它的特点是温柔、静谧,那么涨潮、高潮时的大海有什么特点?给人以什么样的美感?从哪些角度描写的?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凶猛、激烈;视觉、听觉;雄壮美;比喻、拟人。作者以拟人的方法描绘出大海醒时的各种动作,请在14段中画出动词。作者用比喻、拟人把无形的看不见的声音变成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放录音)音响就越大了。听,八音齐发、声威壮烈!有唤醒沉沦、振奋弱者的“战鼓”、“呐喊”,有横扫沉渣障木的“马蹄”、“车轮”、“机翼”,有新生与腐恶较量的“叫号”与“啼哭”,这一切交织成摧枯拉朽、翻天覆地的“千军万马”。古语说:“千万军声半夜潮”,以“军声”喻海潮的确是再恰当不过了。 朗读训练
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 教师范读有关段落,学生把眼闭上体会大海刚柔相济的美。(完成教学重点)耳听、眼看,体会大海落潮时的美大海涨潮、高潮时的美面对海浪汹涌、潮声大作的海,“我”和“妻”的感受一样吗?“反映两种不同的思想境界 ”教师明确:1928年,鲁彦到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科搞世界语翻译工作,对于蒋介石的种种倒行逆施,十分不满,他将济南惨案一事如实地向世界做了报道,被撤了职。1929年夏来到上海,这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暑假。鲁彦正是带着由于时势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心情来到这里的,面对澎湃的海潮,耳为所感,心为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发出了震撼心灵深处的最强音;“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反映了作者渴望战斗的火热生活,对幸福生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强调“溺爱”“贬词褒用”,体会“欣幸”前后照应的感情变化:前面表示领略海景的心愿实现了,后面是在听了“伟大的乐章”后的满足心情。触景生情,情从景出,把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也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感受,使一切景语皆成情语。这就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突破难点)在惊涛骇浪面前,胆小懦弱的人会感到恐惧,勇敢坚强的人却感到愉悦,并认为这是一种享受。我们的人生道路,有时平坦宽阔,有时坎坷曲折,应该怎样对待呢?要向鲁彦学习,记住马克思的名言:“斗争就是幸福。”板书落潮时(睡)涨潮时(醒)高潮时(怒)这节课从初步感知课文、研习课文、突出训练重点,到赏读,始终根据课文特点,从朗读入手,逐步深入进行语文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传授语文知识,发展智力,进行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教与学的交融,重视教法与学法的相互转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努力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