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作者 品语言 析意境 探情感 [教学目的] 1、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从陶渊明的生活经历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2、分析体会诗的平谈质朴的语言。3、初步学会诗歌分析、诗歌赏鉴的技巧。 主要作品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饮酒》 回忆经典诗句 4、语言纯朴自然,使诗中的泥土气息浓烈。 诗人用朴实的语言写景抒情,展现田园生活的美丽画卷。 1、巧用比喻,使情意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如:把官场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喻为“羁鸟”、“池鱼”。 关于陶渊明 拓展—— 像陶渊明一样在官场和田园选择中挣扎的中国文人 中国文人的几种类型—— 推波助澜型……秦桧、严嵩、和珅 随波逐流型……李斯、徐阶、宋玉 独立高洁型……屈原、阮籍、嵇康、杜甫、海瑞、袁崇焕 独善其身型……老子、庄子、范蠡、陶渊明、王维 现代人依然在寻找梦中的“桃花源” 再回桃花源 微动画《世外桃源》 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 2、预习《渭川田家》 3、古代诗歌读后感1篇(700字) 尘网 官场 羁鸟、池鱼 误入官场的自己 旧林、故渊 田园生活 喻体 本体 他把官场比作“尘网”,显示他对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把田园生活比作“旧林”、“故渊”,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的留恋向往。 3、归向何处? 归向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它们构成了什么意境? 宅院、林木 (近景) 村落、炊烟 (远景) (色彩) 柳绿、桃红 鸡鸣、狗吠 (声音) 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融情于景、以动写静、白描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 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 白描——指描写景物的时候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描摹,粗线条勾画景物轮廓,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情景交融,富有意境美—— 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4、归去如何? ※找出蕴含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安逸、自由、 喜悦 ※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小结全文 《归园田居》其一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乡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心情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 讨论: 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做法是否可行?有人说这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巧用对比,归隐前后的情绪对比感人心肺。 田园生活与官场的对比,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厌恶污浊的官场。 3、白描手法的运用。 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 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 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选自钟嵘《诗品》)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入仕途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