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7第八章隋唐五代时期的法制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二、诉讼制度 1、诉讼程序及直诉:诉讼须逐级进行,县-州-大理寺。不得直诉,如有严重冤案可直诉 (邀车驾、挝登闻鼓及上表申诉 ) 2、告诉的方式: ①告诉(自诉、亲属代诉和直诉) ②官吏的举劾 ③他人告发。 3、审级:县只能审理杖刑以下的罪案,州府审理徒以下案件,流刑以上报刑部复核。 * 5、诉权的限制: A、禁止卑幼告尊长:告祖父母、父母者,绞,三谋除外;告期亲尊长者,虽得实,徒二年;告大功、小功、缌麻尊长,依次减等论处;部曲、奴婢告主者,绞。 B、被囚禁的犯人,除知有三谋以及被狱官虐待可告发外,不得告发其他的事。 C、年八十以上 ,十岁以下及笃疾者,可以告三谋、子孙不孝等,其余不得告。 D、诬告反坐 E、禁止越诉 * 三、审判制度 1、司法官的责任 2、注重口供与法定刑讯 3、回避制度 4、上诉复审 * 1、法官的责任 A、司法官在审讯中,必须弄清案情,考察被讯对象的言词、表情和陈述的理由,了解事实。 B、司法官不依律断罪,适用法律错误,“出入人罪”者,要追究刑事责任: “诸官司(故意)入人罪者若入全罪,以全罪论,从轻入重者,以所剩论”:断狱而失于出入者,以其罪罪之,但处罚较轻:“失入者各减三等;失出者各减五等”。 “诸断罪,皆须引律、令、格、式的正文,违者笞三十”。 * 2、注重口供与法定刑讯 (1)获取口供的途径:① 五听 ②依法刑讯。 (2)不需口供而直接定罪的情况:A、赃状露验,理不可疑。B、三人以上,明证其事,始合定罪;若“三人证实,三人证虚”,视为疑狱,不能定罪。 (3)刑讯条件:“察狱之官,先备五听,又验诸证信,事状疑似,犹不首实者”“然后拷讯”,违者杖六十。 (4)“拷刑”的方法:A、必须用规定的常行杖。B、拷问必须立案,经长官同意。C、拷囚不得超过3次,每次相隔20天,总数不得超过二百。 (5)刑讯限制:禁止拷讯议、请、减和年70以上、15以下及废疾的;孕妇应拷讯者,待产后百日再拷。 * 3、回避制度 唐朝首次规定法官回避制度: 《唐六典》:“鞫狱官与被鞫人有亲属仇嫌者,皆听更之”,以防故意出入人罪。 * 4、上诉复审 ①服辩:审毕,应对判处徒刑以上的人犯及其家属宣告具体罪名,许其“服辩”(申述其是否服罪及对判决的意见)如不服,应复审;违者,司法官笞五十。 ②死刑复奏制度:死囚执行死前,必须奏请是否立即执行。分五复奏和三复奏。若不待复奏批复就执行死刑,审判官要流二千里;复奏讫,死刑执行令下达,仍“听三日乃行刑”,否则审判官处徒一年。 ③秋冬行刑:死刑必须在秋分以后、立春以前执行。 * 第七节 唐朝法制的特点与唐律的地位 一、主要特点 二、历史地位 * 一、唐朝法制的主要特点 1、一准乎礼 2、得古今之平 3、法制臻于完备 * 1、一准乎礼,礼法合一 一准乎礼:以纲常礼教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定罪量刑的理论依据。 礼法合一:礼的要求和法的规范相互渗透,水乳交融。 ①所有条文都以“三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许多法律条文都直接渊源于礼的规范,将礼的精神与律的形式紧密结合为一体。 ③引用儒家经典作为条文的“疏议”部分。 * 2、得古今之平:刑罚适中科条简要 ①重罪条款大为减少:流刑除加役流外,只服劳役一年,死、流较大为减少,将隋五刑次序改为由轻到重 ②废除酷刑、肉刑 ③株连范围最窄 * 3、法制臻于完备 ①法制指导思想:德主刑辅 ②法律形式的体系化:律令格式有分工有联系 ③法律内容的空前完备:以刑为主,诸法合体;民、刑、经、行政、诉讼审判等 ④法律解释精当:律疏有机配合,注释确切 ⑤立法技术空前完善:体例上结构严谨,排列有序;内容上所涉广泛,多而不乱,名例与各篇相互呼应,纲举目张,条条之间、各项之间紧密相扣,且文字简约,疏而不漏。 * 二、唐律的历史地位 1、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2、后世修律的蓝本 3、广泛的世界影响 * 1、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唐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总结和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立法和司法经验和成果,形成了德主刑辅的立法思想、封建五刑的刑罚制度以及一系列刑法原则、诉讼制度,使封建法律在体例、内容、技术方面,大大超越前代,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 * 2、后世修律的蓝本 后代修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都未超出唐律的范围: ①《宋刑统》篇目和内容完全沿袭唐律,除在相关条文下增编了一些同类的敕令格式外,几乎就是唐律的翻版; ②元朝在司法实践中,也“每引(唐律)为据”; ③大明律体例上作了改变,但篇目一准于唐;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