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酶的发酵工程改桂ppt.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酶的发酵工程改桂ppt.ppt

根霉(Rhizopus) 毛霉(Mucor) 1、酶的生产菌种 (二)产酶菌种的要求 (1)酶的产量高; (2)容易培养和管理,产酶细胞容易生长繁殖,适应性强,便于管理; (3)菌株遗传性能稳定,不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4)菌株能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生产成本低; (5)有利于酶产品的分离纯化,最好是分泌型的胞外酶; (6)菌株安全可靠,非病原菌,不产毒素及其它有害物质,不影响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 1、酶的生产菌种 (三)菌种筛选 1. 含菌样品的采集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特点,从自然界中采样。 产酶微生物的分布基本规律: (1)相近菌种产生的酶性质一般相近或相似。 (2)胞外酶的稳定性和最适条件通常和菌的最适生长条件接近 (3)为获得能降解某种物质的产酶菌株,一般可从该物质分布比较丰富的地方寻找。 1、酶的生产菌种 (三)菌种筛选 2. 菌种的分离纯化 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分离法 3. 产酶性能的测定 初筛: 快速、简便;平板筛选法—有色圈。 复筛: 精确;液体或固体培养发酵,测定产酶水平。 1、酶的生产菌种 (三)菌种筛选 4. 菌种的选育 (1)诱变育种 物理诱变:紫外线、γ射线、微波诱变等 化学诱变:亚硝基胍(NTG)、硫酸二乙酯(DES)等 空间诱变(特殊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高真空、微重力等) (2)代谢控制育种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抗反馈调节突变株、耐性突变株 (3)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亲株细胞分别去除细胞壁后进行融合, 基因组间交换重组,获得融合子 1、酶的生产菌种 (三)菌种筛选 (4)基因工程育种 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5)基因组改组育种 是分子定向进化—DNA 改组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的延伸。它将重组的对象从单个基因扩展到整个基因组,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菌种的多种优良性状进行优化组合。 1、酶的生产菌种 (三)菌种筛选 5. 菌种的保藏 斜面低温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石蜡油封藏法、真空冷冻干燥法、超低温保藏法、固体曲法等。 6. 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1)菌种退化现象:随着菌种保藏时间的延长或多次的转接传代,菌种本身所具有的优良遗传性状发生了不利于发酵生产的遗传变异现象。 (2)防止退化措施:创造合适的培养条件,采取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尽量减少传代次数。 (3)退化菌种的复壮: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酶的生产菌种 (四)菌种活化与扩大培养 1. 菌种扩大培养 保藏菌种 试管斜面活化 三角瓶培养 种子罐培养 2. 种子制备的过程 防止杂菌污染,减少转接次数,避免种子培养基的长时高温灭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是细胞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培养时间以对数生长期为宜。 1、酶的生产菌种 (四)菌种活化与扩大培养 3. 种子质量的控制 (1)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 培养基 营养成分丰富,尽可能满足细胞生长繁殖; 营养成分尽可能与发酵培养基接近;pH值稳定 培养条件 必须是菌种细胞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包括 温度、pH值、通气搅拌、通风、翻曲、湿度 种龄 生命力最为旺盛的对数生长期。细菌:7~24h; 霉菌:16 ~ 50h; 放线菌:21~64h; 1、酶的生产菌种 (四)菌种活化与扩大培养 3. 种子质量的控制 接种量 与菌种特性、种子质量和发酵条件有关。 种子质量的判断 细菌、酵母菌—— 菌体健壮,菌形 一致,均匀整齐,一定的排列和形态; 霉菌、放线菌——菌丝粗壮,染色力强,生长旺 盛,菌丝分枝和内含物情况良好。 种子的异常情况 菌种生长缓慢或过快,菌丝结团 1、酶的生产菌种 (四)菌种活化与扩大培养 3. 种子质量的控制 (2) 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 菌种稳定性检查:保藏菌种 无(杂)菌检查:显微镜观察,肉汤或琼脂斜面培养 生化分析:养分消耗速度,pH变化,溶解氧利用, 色泽, 气味等 1、酶的生产菌种 (一)培养基成分对产酶的影响 1. 碳源 淀粉及其水解物,可作为产酶诱导物 2. 氮源 无机氮和有机氮 3. 无机盐类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4. 生长因子 氨基酸、嘌呤、嘧啶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