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公共政策ppt.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公共政策ppt.ppt

此次实施的“个性化号牌”的所有号码全部对外开放,并采取机动车所有人自主选择的方式。号牌编号使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3+3”方式编排,字符位数由5位升至6位。“个性化号牌”政策具有如下特点: 1、??机动车号牌的号码数量扩大了100多倍,选择余地很大。 2、??选号程序便捷,价格不变。从申请、选号、路面管理全部采用计算机数字化管理,收费标准与“九二”式机动车号牌的各项收费标准一样,没有增加任何费用。 3、??没有预留号码,选号系统全国统一,使车牌资源的分配更趋于公平、透明。 4、??为车主实现个性化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5、??新号牌增加了信息含量和防伪技术。 “个性化车牌”的众多特点,吸引了很多车主。2002年8月12日,就是“个性化车牌”政策执行当天,早晨5点多开始,四个试点城市的车辆管理大厅内就开始有人排队,大家都希望抢先注册到自己喜欢的号牌。据统计,当天北京地区就有2300多名车主申请到了新车排。深圳一天内办理的新车牌达到810个。到了8月21日,北京共发了个性化车牌11000余副,天津共办理了2000多副。从已注册的新车号牌中,其中一些不仅包含国际流行元素,而且个性相当浓厚。例如:IAM007、UFO001、MAN001、163COM、ILU521、USA911等一系列可称为绝佳创意的车牌号。就在车主们争先恐后排队注册“个性化号牌”的时候,政策被叫停了。2002年8月22日,北京娱乐信报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北京个性化车牌今起暂停发放,改为九二式车牌》,这样的消息一被传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大讨论,例如:“个性化号牌”是否涉嫌侵权或超出社会规范,用众所周知的BTV台标,TCL 、IBM等驰名商标做车牌,是否侵害商标权和声誉,用WTO等国际组织的英文缩写是否妥当,用SEX等敏感词汇做车牌是否有损市容风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人们不得不怀疑“个性化车牌”政策是否可以终身制。 一、“个性化号牌”政策在合法性与合理性方面没有进行充分考虑。我国《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与目的不得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9条对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进行了严格规定,例如:企业名称不得含有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文字;不得使用外国国家名称、国际组织名称、政党名称等等。此外商标法和《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有关对注册商标特别是对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非同类商品也禁止对驰名商标进行“淡化性”使用。 二、“个性化号牌”政策制定过程中,没有遵循民主、公开的原则,没有广泛听取社会意见。“个性化号牌”不仅是机动车车主个性化的反应,同时也影响城市的精神风貌和相关方面的利益,所以没有公开征求专家与群众的意见,没有集中民智,所以“个性化号牌”不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 政策执行资源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公共政策执行机制的构建 准备阶段:加强政策认知;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进行物质准备;做好组织准备;注意制度配套 实施阶段:政策宣传;政策试验;政策全面推广 总结阶段 1.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1)政策执行组织:结构的合理性、权责的明确性。 (2)政策执行人员:利益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因素、能力因素。 2.公共政策对象: 利益取向、文化心理因素、文化教育程度。 3.公共政策环境: 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 1.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 象征式 附加式 残缺式 替代式 观望式 照搬式 规避式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 (1)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 (2)加强公共政策的认知力度; (3)努力调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4)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5)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1.公共政策信息沟通机制 2.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 3.公共政策的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 孙志刚事件的分析 触发机制——政策终结的导火索:2003年安徽青年张先著“乙肝歧视第一案” 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的前提 利益格局的变动——政策终结的根本性因素 孙志刚,男,1976年生,湖北黄冈人,2001年武汉科技学院 (原武汉纺织工学院)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2003年春节后来到广州,案前任职于广州市达奇服装公司。 2003年3月17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州街头被带至广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3月18日:孙志刚被黄村街派出所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当日,孙志刚称有心脏病被收容站送往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3月19一20日:孙志刚在救治站遭遇无情轮番毒打。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志刚不治死亡。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一大学毕业生因无暂住证被收容并遭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