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侵犯行为 内容概要 第一节 侵犯行为概述 一、侵犯行为的定义及特点 (一)侵犯行为的定义 侵犯(aggression)又称攻击或攻击行为。它包括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任何行为。 一般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为实际的身体伤害,如对他人谋害生命、残杀肉体等。另一方面为心理的伤害,如对他人的谩骂、诋毁、诽谤、讽刺、挖苦等伤及个人尊严、名誉、人格等的行为。 (二)侵犯行为的特点 1、有侵犯动机 社会心理学不但要研究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人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在界定侵犯行为时,也非常重视侵犯行为的心理特点,即这种伤害行为有侵犯动机。 2、侵犯行为是外显的行为 侵犯行为是外部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只是感情、动机、态度等内在心理状态。愤怒可能对侵犯行为起动机作用,但不意味着就构成了行为事实。 3、侵犯行行为是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侵犯行为包括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第二节 侵犯的影响因素 二、环境压力 自然环境中气温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已有明确的证据。安德森(Anderion ,1989)现场研究的结果表明:较热的地区,较热的年度、季度、月份和日子与谋杀、强奸、伤害、骚乱和殴打妻子的比率的上升是一致的。另外,空气污染对暴力的影响也已经发现类似的结果。天气变化剧烈引起人们烦躁不安。社会环境中生产生活带来的极大噪音,人口膨胀带来的逐步拥挤与生存竞争,使人们的消极情绪增加,心理压力增大,容易在人们身上形成紧张性刺激,攻击行为更有可能发生。 第二节 侵犯的影响因素 三、大众传播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经常有青少年模仿电视中的情节进行暴力犯罪的报道。目前,社会家庭录像、有线电视台的播放,许多含有暴力的情节。又由于网络的推广,使得暴力、色情更加无孔不入。某些传媒的传播暴力、色情内容不仅唤起了人们的攻击冲动,而且为公众提供了侵犯的手段,引导人们错误理解受害者的反应,也降低了人们的责任心、内疚感。绝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都赞同,暴力传播会增加公众尤其是是非辨别力低、模仿能力强的青少年一代的侵犯行为。 第二节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四、酒精和毒品 生活中因酗酒而寻衅闹事的事例很多。舒普(L.M.Shupe)分析了882名犯罪人尿中的酒精浓度,结果发现,醉酒的犯罪人中,伤害犯占88%,谋杀犯占67%,强奸犯占45%。酒精引起攻击的观点有种:如酒精影响认识,使知觉范围要窄,并且使人的行为更多地受情境的影响;饮酒的动机可能是减轻焦虑或获得力量感,使人有了平时意想不到的胆量。 由于毒品引发的犯罪也不少见。有的是因为毒品本身,如酒精一样,促进暴力行为;有的是为毒品一吸上瘾,道德感下降,为了需要用暴力解决的冲突。有人说毒品是万恶之源,除了损害个人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外,也严重危害了社会。为了满足毒瘾,获取毒品,“瘾君子”们不择手段,铤而走险,以各种手段获取毒资,如偷窃、抢动、拐骗,甚至杀人等。 第三节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五、个人特点(情绪唤醒) 个人特点因素在性别差异方面研究较多。实结果表明男性比女性更易进行身体攻击。一方面,男性体内雄性激素比女性的要多;另一方面,女性的焦虑比男性强,她们重视社会对自己的评价,较能遵从社会规范,而且她们更能同情被侵犯的受害者。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也是影响侵犯的个人因素。道德水平越高,个体越重视他人的感受和利益,越容易从他人利益的立场、感受来思考问题。道德水平越高,责任意识越强,越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与社会规范准则符合。 第三节 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 三、生物学观点 一些生理学家试图寻找大脑的“攻击行为中枢”,虽然没有肯定的结论,但认为与边缘系统,尤其是大脑“杏仁核”有关。 雄性激素在攻击行为中的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明。男性体内的含量是女性的6倍,男性尤其是年轻男性,其攻击行为多于女性。 研究也表明,月经期、更年期等内分泌变化分配比例剧烈的时期,妇女亦常出现明显的攻击意向。 染色体异常,具有XXY染色体结构型的个体,其攻击行为也较一般人多。 暴力行为首先以精神分裂,尤其是妄想型最为多见,其次为人格障碍。 第三节 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 三、习得论观点 许多社会心理学赞同,侵犯是后天习得的。社会学习论提出者班杜拉认为,人们常常是通过对他人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行为方式的。侵犯行为完全可以通过对有侵犯行为表现的榜样行进观察和模仿习得。 英雄、父母、老师以及与模仿身份相同的人易受到模仿者的效仿。尤其是双亲,他们是儿童最初的和行为榜样。在侵犯行为方面,儿童未来的侵犯行为极大地依赖其双亲如何对待他及双亲之间如何互相对待。有一项研究表明,81%的虐妻者不是在孩提时代受过虐待,就是亲眼目赌过他父亲殴打他们母亲。 习得论引起了人们对影响个体行为的后天环境和榜样的重视,也给人们控制和减少侵犯行为提供了理论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厂化验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超星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开大学)尔雅章节测试网课答案.docx VIP
- 2024年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 VIP
- 电厂化验培训课件.ppt VIP
- 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Lesson 13 Seasons 教学设计.docx
- 施工管理人员资质报审表.doc VIP
- 电厂化学水处理工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南方电网标准材料模块(10kV各类型台架变物资的标准分包表).pdf VIP
-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无答案).docx VIP
- 2024电厂化学-煤化验试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