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高血糖 全国3000万患者,全球1.5亿 (一)糖尿病的先兆症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约10%~30%的患者无明显症状,但仍有一些先兆表现。许多病人常有口干、口渴、口粘、口内有炽热感,或口腔粘膜出现瘀点、瘀斑、水肿;有的病人舌体上可见黄斑瘤样的小结节,或牙龈肿痛、出血,牙周袋影响牙齿松动,叩痛,X线检查可见牙槽骨吸收现象。 ??? (二)糖尿病的主要症状???糖尿病发展到一定时期,或有其它诱因存在时,病情就会加重,临床出现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和三多一少的症状。??? ?1.多尿???24h内3~4升,偶尔10升,次数>20???2.多饮 有时一天能喝几热瓶开水。????3.多食?:1kg????4.消瘦明显的消瘦,往往反映病情的加重,需要积极的治疗 ???5.其它症状????(1)疲乏:三大代谢紊乱,不能正常释放能量,组织细胞脱水,电解质失常????(2)皮肤搔痒: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皮肤搔痒。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有四肢麻木、小腿疼痛或痛性痉挛、性欲减退、阳萎不育、月经失调等症。 (三)糖尿病可分为3型。 (1)1型糖尿病:β细胞被破坏,绝对缺乏。 ①自身免疫性:阳性。 ②特发性:无自身免疫依据。 (2)2型糖尿病:同时存在着胰岛素分泌缺乏和身体对胰岛素作用的抵抗。 (3)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GDM):和继发性 (四)、糖尿病的诊断 (1)随机血糖值≥11.1mm0l/L (且有糖尿病症状,表明有糖尿病。 (2)空腹血糖(FPG)是指在至少8h没有热量摄入的情况下所测定的血糖。 血糖≥7.0mm0l/L(126mg/d1)且有糖尿病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 血糖≥7.0mm0l/L(126mg/d1),但无糖尿病症状,需复查空腹血糖 第一节 胰岛素 【作用】一.糖代谢(一)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变:1.细胞膜对葡萄糖通透性↑2.糖酵解、氧化↑→组织血糖去路↑ 利用葡萄糖↑ 血糖↓3.糖原合成、贮存↑4.糖转脂肪↑ 【用途】1.糖尿病:适用于各型,但主要用于:(1)重型,特别是幼年型;(2)经饮食 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无效者;(3)伴有 合并症(感染、手术、妊娠)或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者。2.纠正细胞内缺钾或高血钾症:与葡萄糖、 氯化钾合用组成GIK合剂,防治心肌梗 塞和心律失常。3.增进食欲:用于重病恢复期,能刺激胃 酸分泌。4.危重病人辅助治疗:组成能量合剂 (与ATP、CoA)。5.治疗精神分裂症:采用低血糖休克疗法。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该类药可口服,使用方便,但作用弱而慢,仅适用于轻、中型,不能完全取代胰岛素。常用有两半类:磺胺脲类和双胍类。一.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甲糖宁、D860)、氯磺丙脲、优降糖。【作用】1.降糖机制:(1)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主要作用)。(2)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抑制肝脏胰岛素水解酶;?抑制胰岛素与血浆蛋白结合,游离型胰岛素增加。 2.抗利尿 3.影响凝血功能 【作用特点】(1)仅对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者有效。 (2)对正常人有效。【应用】(1)中年后发病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而胰岛素用量在40U以下者或减少胰岛素用量。(2)氯磺丙脲有抗利尿作用,可用于尿崩症治疗,与氢氯噻嗪同用效果更好。 【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低血糖、过敏反应、粒细胞减少、精神错乱。各药作用强度为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优降糖,不良反应以氯磺丙脲多见。 二.双胍类: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作用和用途】1.降糖机制: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强无氧糖酵解,抑制糖的吸收和异生。2.作用特点:对胰岛功能完全丧失者仍有效,但不影响正常人血糖。3.应用:轻型、中型糖尿病人(饮食无法控制而胰岛素用量20U/曰)者包括稳定和非稳定型以及幼年型患者,其中对肥胖者尤佳(因不影响胰岛素释放)。【不良反应】胃肠反应、低血糖、乳酸性酸血症等,以苯乙双胍多见。 * * 第三十三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掌握胰岛素和磺酰脲类、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作用机理、应用和不良反应。 (二)血糖来源↓: 糖原分解、异生↓→ 葡萄糖生成↓→血糖↓二.脂代谢:合成↑、分解↓→ 血中 游离脂肪酸↓丙酮酸↓三.蛋白质代谢:氨基酸进入细胞↑、 蛋白质合成上升四.钾转运:糖原合成时,细胞外钾进 入细胞内↑→改善细胞内缺钾和细 胞外高血钾症。五.促进生长【体内过程】 属蛋白类激素,口服无效,注射给药,血浆半衰期短,难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合作协议书(15篇)(模板) .pdf VIP
-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50966-2014(完整).docx VIP
- 网御星云网闸技术宝典.pdf VIP
- 江淮CPC(D)20-30-CPC(D)30A叉车零件图册.pdf VIP
- DB32T 3610.2-2025 道路运输车辆智能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第2部分:终端及测试方法.docx VIP
- 驾驶员的夜间行车视觉与夜间驾驶技巧.pptx VIP
-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临床基本知识针灸推拿考试真题.docx VIP
- GB50156-2012(2014年版)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pdf VIP
- 临近既有地铁的异形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pdf VIP
- 《葡萄沟》精品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