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有机酸发酵工艺苹果酸预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其他有机酸发酵工艺学 4.2苹果酸的发酵生产 4.2.1概述 4.2.2苹果酸的性质以及用途 4.2.3苹果酸的生产方法 4.2.4苹果酸的提取和精制工艺 4.2.1概述 L-苹果酸(L-malic acid简称L-Ma)是生物体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有机酸,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在未成熟的苹果、葡萄、樱桃等的水果和蔬菜中含量约为0.4%。 苹果酸发酵研究历史。 我国在发酵法生产苹果酸方面的研究工作。 苹果酸发酵生产的现状。 苹果酸发酵研究历史 早在20世纪20代Kostychev等利用蔗糖发酵时,在加CaCO3的培养基中就获得了L-苹果酸。 1959年阿部重雄等普查了260株曲霉、120株青霉和80株根霉的产苹果酸能力,选出了黄曲霉A-114菌株,并对此菌株进行发酵条件的探索。摇瓶发酵7~9d、产苹果酸最高浓度可达50g/L。 1976年米光英一,利用出芽短梗霉 (Aureobasidium pullulans)可直接由糖质原料生产L-苹果酸。 例如由葡萄糖50g、NaNO3 2.0g、KH2PO4 1.5g、MgSO4·7H2O 0.05g、酵母膏0.05g,水1.0L配成培养基、灭菌冷却后,接种出芽短梗霉,同时加CaCO3 2%,27℃振荡培养5d,1.0L培养基中含L-苹果酸25.2g。 酶催化法生产苹果酸 日本田道制药公司首创以精制富马酸为原料,通过产氯杆菌菌体固定化,将富马酸转化成L-苹果酸。 1972年,千火田一郎等,以产氨短杆菌为生产菌株,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为载体进行菌体固定化连续生产L-苹果酸。 但利用此菌种进行反应过程中,副产物琥珀酸很难与L-苹果酸分开,经过反复试验,用含脱氧胆酸或胆酸的基质溶液进行处理,可抑制副产物琥珀酸的生成。提高了L-苹果酸的产量。在工业生产上选择了最廉价的胆汁为胆酸。抑制副产物琥珀酸的生成。 1974年田边制药公司以此法进行L-苹果酸连续生产。在容积1000L的充填塔中,日夜连续反应,日产L-苹果酸15.4吨。 1987年 Chikata、Ichiro等建立了一个1000L的以K-卡拉胶固定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的固定化反应柱,持续6个月,每小时能生产42.2Kg/L苹果酸。 1990年 Fialovo、Marie等建立了一个中试车间,用藻朊酸固定棒杆菌细胞、流加富马酸盐溶液,每90d生产20吨苹果酸。 田道制药公司和三菱化成公司用此工艺大量生产L-苹果酸。产品主要用于医药工业的大输液、pH调节剂和某些药物的中间体。 我国在发酵法生产苹果酸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研究了固定化皱褶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的苹果酸生产技术。 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研究了L-苹果酸的霉菌固体发酵。 1981年起无锡轻工大学金其荣等,普查了261株各种曲霉的苹果酸生产能力,并对菌种进行了诱变处理和发酵最佳条件的探讨,选出了优良菌株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UVT3,并在昆山味精厂协作下完成了500L罐中试,产率稳定在68%左右。 1991年吴梧桐用K-卡拉胶固定黄色短杆菌胶,用0.3mol/L KCl作固化剂,胆汁酸作激活剂、半衰期为200d。 以富马酸钠为底物,反应生成L-苹果酸钠和剩余的富马酸钠。利用苹果酸钙溶解度比富马酸钙低的特性,将L-苹果酸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 L-苹果酸生产现状 目前世界苹果酸主要生产国有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世界总产量每年约为10万吨, 其中L-苹果酸产量每年约为4万吨,而世界市场潜在需求量达到每年6万吨,日本是世界主要的L-苹果酸生产国与出口国 主要生产厂商:日本扶桑化学公司,美国Denka化学公司,加拿大Batek化学公司以及英国、南非等,但这些公司是用化学合成法生产,产品为DL-苹果酸,每吨售价2.4-3.0万元人民币。 日本扶桑、理研、川崎化成三家公司的苹果酸生产能力占世界生产能力之60%。 由于D-苹果酸不能被人体所利用,因此DL-苹果酸的消费市场将受到限制。 1988年苹果酸在美国酸味剂市场上占有率为4%.到1991年上升到4.5%。但由于苹果酸的价格太高,故只用于特殊食品。一步发酵法一旦大规模投产,的价格将会有大幅度地下降。 1997年Bayer公司称,美国和欧洲软饮料使用的酸味剂中,将减少柠檬酸用量,增加L-苹果酸用量,尤其在使用二肽甜味剂时更能突出L苹果酸风味,改善口感,提高产品质量。 目前我国的L-苹果酸产量仅为1万吨左右。 主要企业有: 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产量3000吨),南京国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量1000吨), 滦南九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产量1000吨)。 产量上还远落后于国外同行企业,可见市场发展空间之大。 4.2.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