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文学~

制作人: 素材: 顾问: 宋代散文是我国散文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三百多年间出现了人数众多的散文作家。所谓“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就占了六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写作了不少文学散文和带有文学性的散文,也有许多议论文的名作。 概 况 宋代散文风格: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词作为新兴的诗歌形式,从隋唐发轫,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 。 宋代小说和戏曲为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大发展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柳永 字耆卿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专力写词第一人。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柳词内容: 1是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2是描写男女情爱。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 民 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 同 同情的,如 《定风波》,有写 妓 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 恨 恨的,如《少年游》.    3是写对江湖落拓的感慨。如《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词人的离愁别绪与冷落清秋的景物相互交融,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   宋词自柳永起开始作容纳内容更多的慢词,这为小令之外又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柳词善以铺叙的手法说物言情。大量吸收口语,是柳词表达富于变化的内容时的一种手段。 欧阳修 字永叔 晏 殊 字 同 叔 文天祥 字天祥 王安石 字介甫 范仲淹 字希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与其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其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 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 上书反对。这样做的结果便是 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 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 调任杭州通判。在杭州待了三年, 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 已变得心灰意冷,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 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即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