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真菌形态.ppt
实验八 真菌形态、酵母型真菌的鉴定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墨汁负染色、乳酸酚棉蓝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白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等真菌的形态和简单生化反应。 二 实验内容 (一)形态观察: 观察三种真菌在沙保弱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和镜下形态。 1.真菌:是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按有性或无性方式繁殖,细胞核高度分化,有核仁和核膜,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细胞壁由几丁质或纤维素组成,不含叶绿素,不分化根、茎、叶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2.真菌培养营养要求不高,常用沙保弱培养基接种, 最适PH4.0-6.0,温度22-28℃(深部真菌37℃); 鉴别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酵母浸膏琼脂、蔡氏琼脂等。 3.真菌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 隐球菌和假丝酵母菌都属于单细胞真菌,以出芽方式繁殖。 酵母菌出芽繁殖 检查方法真菌检查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涂片:为最简单而重要的诊断方法。取标本置玻片上,加一滴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加热,待标本溶解,轻轻加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即可镜检。可用于检查有无菌丝或孢子,但不能确定菌种。 (2)墨汁涂片:用于检查隐球菌及其他有荚膜的孢子。方法是取一小滴墨汁与标本(如脑脊液)混合,盖上盖玻片后直接镜检。 (3)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涂片染色可更好地显示真菌形态和结构。革兰染色适用于白念珠菌、孢子丝菌等;瑞氏染色适用于组织胞浆菌;组织切片通常用PAS染色,多数真菌可被染成红色。 (4)培养检查: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Sabouraud agar)上,置室温或37℃培养1~3周,必要时可行玻片小培养协助鉴定。 隐球菌 在组织中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4-6μm, 外周有宽厚荚膜,荚膜较菌体大1-3倍,折光性强,一般染色法不易着色。 常采用墨汁负染色法,在黑色背景下可镜检到透亮菌体和宽厚荚膜,非致病性隐球菌无荚膜。 将标本接种在沙氏培养基上,病原性隐球菌在25℃和37℃孵育的可生长,而非病原性隐球菌在37℃时不生长。 白假丝酵母菌 形态: 圆形或卵圆形单细胞真菌, 直径3-6μm,革兰阳性, 着色不均匀。出芽方式繁殖, 在组织内可见芽生孢子、 假菌丝,在玉米粉培养基中 可长出假菌丝和厚膜孢子。 培养: 需氧。室温或 37℃甚至42℃生长良好 菌落灰白色或奶油色,表面光滑,带有浓厚的酵母气味。有大量向下生长的营养假菌丝,呈类酵母型。 单细胞真菌菌落形态: 类酵母型: 与酵母型相似,但形成假菌丝,伸入培养基中,如假丝酵母菌。 酵母型: 外观光滑、质地柔软、呈乳酪样,与细菌菌落相似,如隐球菌。 新生隐球菌墨汁负染色: (1)制片:取洁净载玻片一块,滴加1滴优质墨汁,挑取少量菌与之混匀,然后将一洁净盖玻片盖在混合液上,注意勿留气泡。 (2)显微镜检查: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 新生隐球菌为圆形或卵圆形酵母细胞,有芽生孢子, 细胞外有一层胶质样荚膜, 一般厚度与菌体相等。 菌体和荚膜不着色, 透亮,背景为黑色。 乳酸酚棉蓝染色: 真菌染成蓝色,适用于所有真菌 方法:取洁净载玻片三块,分别滴加1滴乳酸酚棉蓝染液,用接种环分别挑取少量真菌菌种于染色液中,混匀,加上盖玻片(加热或不加热)后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 (二)芽管形成试验: 1.原理: 白假丝酵母菌可形成芽管, 其他假丝酵母菌一般不形成芽管。 (并非所有的白假丝酵母菌都形成芽管) 2.菌种:白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3.方法: (1)取无菌小试管两支,各加入0.2ml小牛血清,分别接种少量真菌,充分震荡混匀,置37℃孵育; (2)每隔1h用接种环取出含菌血清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共检查3次。 (3)试验时应设立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4.实验结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配套章节训练含解析.docx VIP
- 码头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图文).docx VIP
- 江苏开放大学现代汉语(进阶)060684过程性考核作业一.docx
-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docx VIP
- 动物性食品加工学绪论农产品贮藏与加工.ppt VIP
- 复合翼无人机飞行控制方法研究.pdf VIP
- 2021代餐粉行业白皮书-电子版.pdf
- GB∕T 24353-2022 《风险管理 指南》之4:“5框架”专业深度解读和实践应用培训指导材料(2025C1升级版).docx VIP
- 超细重晶石粉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 动物性食品加工学课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