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课程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概念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因素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与分期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症。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活性的缺乏或是胰岛素抵抗等原因而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 主要临床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三多一少)。 糖尿病的并发症 急性 慢性 大血管 微血管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乳酸性酸中毒 低血糖 冠心病 脑卒中 外周血管病 糖尿病肾病 视网膜病变 神经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 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 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因素 糖尿病控制不良:高血糖或血糖波动大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遗传因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 高血压:糖尿病常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是本病的重要促发因素。高血压不仅加速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损害的进展,而且加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豆制品摄人过多:各种豆类为粗蛋白,体内代谢时可加重肾脏的负担,也是导致本病的因素之一。 其他因素:如吸烟、反复泌尿系感染、脂代谢异常等也是本病的易发因素。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 尿中出现微量蛋白、夜尿增多、血压升高 晚期表现 下肢或踝间水肿,用手指按压皮肤会造成凹陷,且无法立刻弹回;小腿痉挛;全身倦怠、面色苍白或贫血;皮肤瘙痒、恶心或呕吐。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分期 肾小球滤过率 病理变化 微量白蛋白尿或尿蛋白 肾小球高滤过期 增高 肾小球肥大 正常 无临床表现的肾损害期 较高或正常 系膜基质轻度增宽,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 <20μg/min 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大致正常 系膜基质增宽及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更明显 20~200μg/min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减低 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蛋白尿 >0. 5g/d 肾衰竭期 严重减低 肾小球硬化、荒废,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广泛纤维化 大量蛋白尿 早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病史数年(常在6~10年以上) 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UAE达20~200μg/min或30~300mg/d或尿白蛋白/肌酐30~300mg/g) 临床糖尿病肾病 如果病史更长,尿蛋白阳性 甚至出现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 注意:必须除外其它肾脏疾病,必要时需做肾穿刺病理检查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控制血糖 控制微量蛋白尿 控制高血压 控制高血脂 控制饮食蛋白摄入量及体重指数(BMI) 对终末肾衰竭的治疗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 注意:对糖尿病肾病终末肾衰竭病人开始透析要早 糖尿病肾病开始透析的指征是: 血清肌酐>530μmol/L(6mg/dl) 肌酐清除率<15~20ml/min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控制高血糖 靶目标值 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 餐后血糖8.01mmol/L(144mg/dl) 糖化血红蛋白6.2%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控制高血压 1、DM无肾损害,血压控制130/80(85) mmug 2、DM尿蛋白1g/d,血压控制 130/80mmug 3、DM尿蛋白1g/d,血压控制 125/75mmug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控制微量蛋白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抵抗剂(ATIRA) DM病人从出现微量蛋白尿,无论有无高血压均应服用ACEI A.降低系统高血压而间接降低球“三高” B.扩张出球小A强于扩张入球小A,而直接降低球内“三高” (三高: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 1  饮食护理 2  运动治疗的护理 3  心理护理 4  皮肤护理 5  生命体征的观察 6  监视血糖和尿糖 饮食护理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控制不满意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肾脏发生功能障碍,轻则血压上升,周身乏力;重则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有可能被夺去生命。  A、血糖控制至失重要。 控制血糖的关键一是严格限制热量摄人,二是坚持服用降糖药物,三是避免情绪激动、感染等可以引起血糖波动的各种因素。 饮食护理 B、食盐摄入应有限制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