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

VP试验  葡 萄 糖 些细菌某分解 丙 酮 酸 乙酰甲基甲醇 硷性环境中氧化 二 乙 酰 培养基中精氨酸所含胍基 生成红色化合物(VP试验阳性) 脱羧缩合 枸椽酸盐还原试验   细菌能利用的碳源只有枸橼酸盐,当某种细菌利用枸橼酸盐时,可将其分解为碳酸钠,使培养基变为碱性。指示剂溴麝香草酚兰由淡绿色变成深蓝色。 合成性代谢产物 1. 热原质     2. 毒素和侵袭性酶   3. 色素 4. 抗生素 5. 细菌素 6. 维生素 硫化氢试验 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 某些细菌能分解 产生硫化氢(H2S)无色气体, 遇铅或亚铁离子 形成黑色的硫化铅或硫化铁 (六)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 营养物质  2. pH  3. 温度   根据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可分为:   嗜冷菌:生长范围(5℃~30 ℃)   最适温度(10℃~20℃)   嗜温菌:生长范围(10℃~45℃)   最适温度(20℃~40℃)   嗜热菌:生长范围(25℃~95℃)   最适温度(50℃~60℃)  4. 气体:O2、CO2、混合气体 根据细菌对氧的要求不同将细菌分为四类: (1)专性需氧菌:结核杆菌 (2)微需氧菌:幽门螺杆菌 (3)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病原菌 (4)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杆菌 (七)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生长曲线: (1) 迟缓期: (2) 对数期: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在此期 (3) 稳定期:细菌代谢产物多在此期产生 (4) 衰亡期: 细菌的生长曲线图 第三节 细菌的分类 一、分类单位与命名 分类单位: 界(Kingdom ) 门(Division) 纲(class ) 目(Order ) 科(Family ) 属(Genus ) 种(Species ) 同一菌种在某些方面仍有差异,可再分成亚种,亚种以下的分类等级为型,以区别某些特殊的特征。例如抗原结构不同而分的血清型;对噬菌体敏感性不同的噬菌体型;对细菌素敏感性不同的细菌素型,生化反应和某些生物学性状不同的生物型。 命名: 细菌的学名的生物双名式,具备拉丁 化文字形式和明确分类等级的两个特点, 即有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构成。属名在 前,是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 是形容词,均用小写;两者均用斜体表 示。细菌学名的中文译名则种名在前, 属名在后。 例如Salmonellatyphi(沙寒沙门菌)。 属名也可用第一个字母代表,如S typhi 等。有时泛指某一属细菌而不特指其中 的某个细菌则可在属名之后加上sp, 如Salmonella sp,即表示沙门菌属细 菌(sp代表菌种species,复数用spp); 二、细菌的分类方法 1.数值分类法 20世纪60年代,随计算机的应用而发展的分类方法。它对各种生物学性状按“等重要原则”进行分类,选用50项以上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相似度,划分属和种,并确定亲缘关系。 2、化学分析法 主要是应用电泳、色谱、质谱等手段,对细菌细胞的化学组成、代谢产物及相应的图谱等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进行分类。 以细菌的核酸组成的同源程度进行分类,更具科学性和稳定性。其中16S rRNA寡核苷酸分析,由于其核苷酸数目适中、信息量大、具有高度稳定性、易于提取和分析,成为理想的研究工具。 3、核酸分析法 三、细菌分类系统 伯杰(Bergey)细菌分类系统及命名 第二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一) 球 菌   (二) 杆 菌   (三) 螺形菌 测量细菌的单位—微米(?m) 二、细菌的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菌的基本结构模式图 1.细胞壁 细胞壁的功能 (1)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2)维持细菌固有形态 (3)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需 (4)通透性和机械阻挡作用 (5)决定细菌抗原性 (6)多种抗生素的作用靶点 (1)、肽聚糖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的结构 (2)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成分——磷壁酸 分类:壁磷壁酸、膜磷壁酸 作用:     1. 革兰阳性菌的表面抗原     2. 参与调节细胞内外离子进出     3. 与染色有关     4. 与致病有关 (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成分 脂蛋白、外膜、脂多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