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密度脂蛋白选择性吸附剂的制备与其性能研究.pdf

一种低密度脂蛋白选择性吸附剂的制备与其性能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摘 要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 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医学研究和l临床实践已证实血液中低密度 脂蛋I刍(LDL)的异常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和恶化的重要的独立的危 险因素,且降低血液中LDL的水平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 临床上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的疗法有药物疗法、饮食控制疗法和 血液净化疗法。临床文献报道当病人的LDL的水平超过了300 mg/dL(生理正常参 考值为120 mg/dL)或者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FH),对这种情形下目前采用血液净 化疗法对其进行治疗时所取得的效果是上述三种方法中综合效果最好的。高脂血 症的血液净化疗法是将患者血液经由医用管路引到体外后,以物理或化学的方式 对血液或血浆进行或吸附,或分离,或过滤,或置换等处理,使血液/血浆中的致 病物质(这里主要针对的是LDL)被清除掉而快速地降低至生理安全值范围,从而 达到快速降脂并为后续的药物和饮食控制疗法赢得时间和创造便利的条件实现对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目的。血脂净化疗法的关键是LDL的分离技术,血脂净化材 料则是隶属于此关键分离技术范畴。目前血脂净化疗法中综合性能最为优秀的是 德国人发明的“肝素诱导沉淀法”即‘HELP”法,其是基于血浆.肝素缓冲混合液在 PH=5.12下形成“LDL-纤维蛋白原.肝素”复合沉淀物后而将其滤过去除的原理来 实现对LDL的快速清除的。但此法由于采用的是游离的肝素,会存在因肝素(临床 上长期使用的一种优良的医用抗凝剂)的过量使用而使病人因不凝血而由此出现出 血性危险的不安全因素的可能。本研究在综合国内外现有血脂净化材料的优缺点 的基础上,拟新设计和研制一种LDL选择性吸附剂,要使其避免上述“HELP,i去中 的不足,同时在性能上拟要达到安全、有效、实用,并且在生产上要相对简单容 易且成本相对低廉、可推广性和可普及性相对较高等目标。 本文利用LDL分子呈正电性(其分子中的B100结构中含有特有的呈正点性的 赖氨酸和精氨酸),配基肝素分子呈强负电性(其分子中含有丰富的呈强负电性的磺 酸基,以及羧基和羟基),二者能够通过静电作用进行特异性亲和结合的原理,独 特地将配基肝素以共价键(保证了稳定性)的方式借助双官能团连接剂(戊二醛)的帮 助下通过固一液非均相分两步合成法将其固载到载体(聚乙烯醇,PVA.1799,FDA 批准的药用辅料,生物相容性好,表面宫能基团丰富且唯一以利于表面改性)固体 表面上而拟制得该目标LDL选择性吸附剂。 本研究考察了配基肝素固载到载体表面上去的固定化工艺参数(如物料比、反 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配基肝素固定量的影响情况,考察结果是当载体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位)的物料比为l:3时,且在78℃的回流温度下反应约5h,浓盐酸催化剂的用量 约为50%戊二醛水溶液用量的1%左右时,能够获得较高的配基固定量;对所制 得的LDL选择性吸附剂通过瓜红外表征和XPS表面分析技术表明此技术能够成 功地将配基肝素以共价键的方式固载到载体表面上;通过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本技 术可使每克载体的表面上约固载18~25 P.g的配基肝素;所研制得的LDL选择性 吸附剂在弱碱性(PH7.2曲.5)环境下对LDL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附效力;当4份稀 释血浆(2份人原高脂血浆+2份缓冲稀释液,以mL为单位)与1份吸附剂(以g为 单位l在动态循环20h的接触吸附滤过过程中,该吸附剂对LDL的选择性吸附清 除效率在60%左右,表明所研制的吸附剂是较有效的,达到了项目合同中的预期 研制目标(40%一80%)的要求。此外,本吸附剂对血液的相关成分的影响中,其负 影响的程度有的可以忽略,有的在临床上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按《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国家标准》中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对所研制的LDL选 择性吸附剂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考察,主要评价了其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 身毒性试验、体内过敏试验、热源试验、内毒素试验、溶血试验、凝血试验、血 小板粘附试验、血常规分析试验、补体试验、酶学系统试验、无机离子指标试验、 初步的动物试验等,这些试验的初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ubeiren_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