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组织行为学
人资(2)班
曹力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
组织:为了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社会实体。
组织存在的原因:1)需求的多样化;2)个体活动无法自我满足;3)出现群体行为。
组织存在的条件:1)目标和使命;2)多人组成的集合;3)专业的分工与合作。
组织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1)环境(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
2)组织(结构、技术、规模、年限)
3)管理政策与实践(战略、报酬、控制、沟通、领导、决策)
4)员工(目标、技能、机动、态度、价值观)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在西方的发展
(近代管理理论的延棉为组织行为学的萌芽奠定了基础)
亚当斯密——“经济人”观点,后来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管理的理论基础。
泰勒——“科学管理”:1)动作、时间分析;2)科学定额、合理培训;3)计划与执行分开。
亨利法约尔——组织的一般管理原理(管理的五项技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韦伯——行政性组织体系:一种高效率、理论化的组织形式。
人际关系说:
照明——人是“社会人”
霍桑试验(梅奥) 福利——生产率决定与士气的高低
访谈——新型领导、注重沟通
群体——正式与非正式群体
行为科学(在“人群关系”的基础上诞生于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1949年,芝加哥会议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分化与综合(20世纪80年代~今天)
组织行为学 微观——个体与群体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规律
宏观——组织心理和组织行为的发展规律
(二)在中国发展
三大阶段:引进介绍阶段(1978~1984);组织发展阶段(1985.1~11月);巩固发展阶段(1986~今天)
三、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1、组织结构的变化:团队化、虚拟化、扁平化。
2、组织的跨文化管理
3、未来的“知识型工人”
4、员工需要的变化:工作方式的信息化、员工忠诚度、道德困境、激发员工创造力和积极性的工作、学习和成长环境。
5、环境因素的深层次变化: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技术。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
一、人的本性问题
(一)人性及其主要变现
1.人性:指的是人的本性,即人之所以为人不同与动物的规定性。人的本性就在于他是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体。
1)自然性:人生理方面的特征和需要。
2)社会性:社会关系总和决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需要,聚群性、合作性、阶级性。
3)精神性:心理过程、个性特征、心理状态、,自觉性、能动性、自制性、满足心理需要的本性、自我意识性。
2、人性的特点:
1)复杂性:A、人的本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B、人性的不同方面也是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的;
C、人性及其表现具有多重性,是一个矛盾混合体。
2)发展性:不同时期的人,其人性的具体表现也是不同的;
3)具体性:在不同条件下的人,其人性的具体表现也是不同的。
(二)人性问题与管理
1、人性管理原则:
1)权变性原则:管理因人、因时、因地而变化社会关系总和决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需要;
2)软性管理与硬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软性管理——激励:
硬性管理——运用权威、命令、工作规范、各种政策和法规进行控制、监督和惩罚。
2、人性管理的方法:控制、激励、目标动力
二、西方的人性理论
1、人性假设理论
(1)“经济人”的假设(古典观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基本观点:
A、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动机的,他们总是去做能够使他们得到最大经济利益的事;
B、经济诱因是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
C、任意一种合乎理性、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D、人的感情基本上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住个人的感情。
2)管理措施——X理论;
A、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任务,而不是人;
B、管理工作是管理者的事,员工的主要任务是俯首帖耳听从指挥,无权参与管理;
C、“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政策。
3)评价:
将人性简单化、片面化、单一化,忽略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社会人”假设
1)管理措施:
A、管理人员更应该注重关心人,满足人的社会需求;
B、管理人员更应该注重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观念,并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C、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奖励制度,而不是主张个人奖励。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