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章 分组交换;4.1 分组交换原理;电路交换的特点:
带宽固定
同步和对称性
没有差错控制;分组交换也叫包交换,它是以分组为信息单位,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络中传递信息的交换方式。
基本思想:
将用户信息分割成小的数据块—分组(Packet)
分组具有统一格式,包含用于控制和选路信息
各分组以“存储转发”的方式在网络中传递。;分组的形成;交换节点A;基本概念;;技术特征;4.1.2 统计时分复用;在统计时分复用中,对各用户的数据使用标记进行区分。这样,在一条共享的物理线路上,就形成了逻辑上分离的多个子信道。这种子信道称为逻辑信道,用逻辑信道号(LCN)标识。
逻辑信道号由逻辑信道群号及群内逻辑信道号组成,二者统称为逻辑信道号。 ;逻辑信道的形成过程;逻辑信道的特点;分组交换网的服务;虚电路服务;;;虚电路服务;;虚电路和数据报的比较; ; 4.2.2 X.25分层协议结构; ;HDLC是ISO定义的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的总称。
HDLC定义了三种类型的站(Station)、两种链路配置及三种数据传送模式。 ;HDLC支持两种链路配置:
非平衡配置:点到点或点到多点
平衡配置:点到点;三种传送模式:
① 正常响应方式(NRM):适用于非平衡配置。
② 异步平衡方式(ABM):适用于平衡配置。
③ 异步响应方式(ARM):适用于非平衡配置。
LAPB采用平衡配置方式,用于点到点链路,采用异步平衡方式来传送数据。 ; ; ;
信息(I)帧:传送上层交付的分组;
监控(S)帧:帧层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保证信息帧的可靠传送。
监控帧的3种类型(由SS两个比特区分):
接收就绪(RR)
接收未就绪(RNR)
拒绝帧(REJ);无编号(U)帧:用于控制链路的建立与断开。;
P/F:探询(poll)/最终(final)位,用于构成两个复合站之间的问答关系。
作用:
(1)P=1,令对端立即响应并告之状态。
(2)F区分收到的响应帧是主动报告还是对本端命令的响应(F=0、1)。;1.链路的建立与端开;2. 差错校正和流量控制
(1)差错校正:肯定/否定证实、重发纠错。
(2)流量控制:滑动窗口技术与监控帧配合。
3. 链路复位
任意一方收到协议出错或帧拒绝(FRMR,将使链路恢复初始状态,两端发送的I帧和S帧N(S)和N(R)值恢复为0。; ;为每个呼叫建立一个逻辑信道;并通过逻辑信道号(LCN)来区分与每个呼叫用户有关的分组;
提供SVC和PVC连接;
为每个呼叫连接提供有效的分组传输,包括顺序编号、分组的确认、流量控制;
监测并恢复分组层差错。; 逻辑信道和虚电路的区别:虚电路是DTE与DTE之间端到端的连接,逻辑信道只是虚电路在用户接入段上的一个子信道。
为避免DTE和DCE分配LCN发生冲突,DTE从大到小分配,DCE从小到大分配。;终端A到进程1的虚电路:63、99、10?
终端B到进程2的虚电路:62、98、11; 分组层SVC与数据链路的建立和断开不同。DTE初始启动时,SVC建立步骤:
(1)在DTE与DCE之间建立数据链路;
(2)在本地与远端DTE之间建立虚电路;
(3)在两个DTE之间传输数据;
(4)释放虚电路;
(5)断开数据链路。;(3)分组层的操作;(3)分组层的操作;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在分组层
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在链路层; (1)流量控制
数据链路层流量控制采用滑动窗口技术,控制窗口尺寸k( 1≤k≤7 ),其值表示最多可以发送多少个未被证实的信息帧。
k值的选定取决于物理链路的传播时延和传送速率,应保证在连续发送k个I帧之后能收到对第1个I帧的证实。
一种更为直接的控制方法是利用监控帧RNR、RR或REJ帧实现流量控制。 ;DTE; (2)差错控制
数据链路层的控制采用肯定/否定证实、重发纠错(ARQ)。
发现非法帧或出错帧均予以丢弃;发现非期望接收序号的帧即帧号失序,则发送REJ帧通知对端重发。发送端在超时未收到肯定证实时,将自动重发。 ;4.3路由选择Routing;;在分组网中,路由选择就是在呼叫建立过程中,在多条路由中选择一条较好的路由。获得较好路由的方法称为路由算法。
所谓较好的路由,就是应该使报文通过网络的平均时延较短,并具有平衡网内业务量的作用。路由选择问题不只是考虑最短的路由,还要考虑通信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网络结构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全网的业务通过量最大。 ;选择路由方法应考虑的问题:
路由选择准则
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选择算法;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