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小肠内吸收速率最高的单糖是( )
A.半乳糖 B.葡萄糖 C.果糖
D.木酮糖 E.甘露糖
2、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我国人民膳食中常感不足的三种必需氨基酸是( )
A. 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
B.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
C.苯丙氨酸、缬氨酸、色氨酸
D.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E.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
3、储留氮/吸收氮×100是( )
A.蛋白质表现消化率 B.蛋白质真消化率 C.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D.蛋白质净利用率 E.蛋白质功效比值
4、高温环境下的作业人员,每日需增加钾、钠、钙和磷以及微量元素( )的供给
A.锡B.铁C.钴D.锑E.铬
5、下列哪一种是非必需氨基酸( )
A.亮氨酸 B.异亮氨酸 C.缬氨酸
D.谷氨酸 E.色氨酸
6、下列食物中,铁含量最低的是( )
A.牛奶B.鸡蛋C.大豆
D.大米E.动物血
7、下列食物含锌最丰富的是( )
A.猪肝 B.鸡蛋 C.牡蛎
D.虾皮 E.大豆
8、维生素C缺乏引起坏血病的主要原因是( )
A.影响四氢叶酸的形成
B.影响胶原合成
C.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
D.影响凝血酶原的活性
E.影响类固醇的羟化
9、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有( )
A.花生 B.白薯干 C.小麦
D.大豆 E.高粱
10、小肠内吸收速率最高的单糖是( )
A.半乳糖 B.葡萄糖 C.果糖
D.木酮糖 E.甘露糖
11、平衡膳食宝塔是( )由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
A.1988 B.1997 C.1990
12、下列食物中含钙最丰富的是( )
A.牡蛎B.海带C.虾皮
D.牛奶E.大豆
13、下列哪一项不是锌缺乏的临床表现
( )
A.食欲亢进 B.生长发育迟缓
C.伤口愈合不良 D.异食癖
E.性发育迟缓
14、维生素C缺乏引起坏血病的主要原因是( )
A.影响四氢叶酸的形成
B.影响胶原合成
C.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
D.影响凝血酶原的活性
E.影响类固醇的羟化
15、引起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是( )
A.细菌性食物中毒 B.真菌性食物中毒
C.霉菌性食物中毒 D.化学性食物中毒
E.物理性食物中毒
16、脂肪酸败的早期检测指标是( )
A.碘价 B.过氧化物值 C.酸价
D.皂化价 E.K值
17、牛乳中酪蛋白的含量为( )
A.70% B.80% C.30%
D.20% E.10%
18、玉米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和第二限制氨基酸分别为( )
A.赖氨酸、色氨酸B.色氨酸、苏氨酸
C.苏氨酸、赖氨酸D.赖氨酸、苏氨酸
E.蛋氨酸、酪氨酸
19、评价一个地区人群的营养状况,最常采 用的人群是( )
A.青少年 B.学龄前儿童
C.学龄儿童D.婴幼儿 E.成年人
20、高温环境下的作业人员,每日需增加钾、钠、钙和磷以及微量元素( )的供给
A.锡B.铁C.钴D.锑E.铬
21、下列食物含锌最丰富的是( )
A.猪肝 B.鸡蛋 C.牡蛎
D.虾皮 E.大豆
22、红细胞溶血试验用于哪种维生素营养水平鉴定( )
A. 维生素E B.抗坏血酸
C.维生素K D.维生素B12
E.维生素B1
23、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我国人民膳食中常感不足的三种必需氨基酸是( )
A. 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
B.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
C.苯丙氨酸、缬氨酸、色氨酸
D.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E.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
24、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少于( )
A.10克 B.2克 C.14克
D.6克E.8克
25、摄取适量可以预防龋齿,若摄取过量则会发生斑釉齿的元素是( )
A.铁 B.锌 C.硒 D.氟 E.铜
26、维生素A含量最高的食物是( )
A.鸡蛋 B.肝脏 C.鱼类
D.牛奶 E 肾脏
27、红细胞转酮酶活力反映哪种维生素营养水平( )
A.核黄素 B.烟酸 C.抗坏血酸
D.硫胺素 E.生育酚
28、维生素A含量最高的食物是( )
A.鸡蛋 B.肝脏 C.鱼类
D.牛奶 E 肾脏
29、下列哪一种是非必需氨基酸( )
A.亮氨酸 B.异亮氨酸 C.缬氨酸
D.谷氨酸 E.色氨酸
30、小肠内吸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