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乡年鉴导读.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沙乡年鉴导读

讀書心得〈土地倫理〉 蔡牧航 (碩專一) 吳美真(譯),王瑞香(審訂),阿爾多?李奧帕德(Aldo Leopold, 1887–1948)(著),2004,〈土地倫理〉(Land Ethic),見於《沙郡年紀: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 (A Sand County Almanac, 2004),臺北市:天下遠見,第二版,頁321-54。 前言 自從物種演化,產生人類之後,數千年以來,人類自認為主宰了地球,自信不但可以主導自己的命運,而且可以掌管其他的生物。然而,大自然生老病死的循環卻始終是人類永遠的痛,隨著生物科技的日漸成熟,人類對上帝愈來愈敢於提出挑戰。但是卻沒有想過,我們腳下的土地比人類有更久遠的歷史,我們頭頂的天空,並不只為了人類而明亮。然而,因為過度開發,所以許多足以喚醒這片土地古老記憶的痕跡已經消失了,讓生活其中的我們,竟然依舊能夠不顧一切,孤獨的奮鬥,我們犧牲了什麼,答案愈來愈明顯:人類若能賺得全世界,卻會失去自己,失去全世界,也就是一無所有! 人類從原始的未開化民族,逐漸演進,從用火的技術進而演化進步的結果,讓我們發展出了科技,而科技製造出能夠滿足人類欲望的產品,但是卻損耗了大自然中的各種資源,而這些資源難道可以無窮無盡的提供嗎?是否有一天,我們將會再也沒有任何的資源可以利用?在使用這些「優秀的產品」同時,卻忽視了在製造這優秀產品的同時,也給予了這片大地無法吞嚥的「副產品」,這些副產品會不會有一天反過來淹沒吞噬了我們呢? 這些想法在一兩百年前正值工業革命時期的時候,並沒有什麼人關心,針對能源的問題才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各種新能源的開發以及新科技的發明,帶動了世界的「機械化」與「現代化」,而所產生的非自然殘留物,讓地球的型態慢慢的在轉變,溫室效應的產生,臭氧層破洞的發現,含重金屬的地下水,甚至含鎘的稻米,許多的動物開始滅絕消失,但人類活在這個廣大的土地上,並沒有發現這些一點一滴,悄悄地、慢慢地變化。 美國的自然保育史演進中,有三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阿爾多?李奧帕德即是其中一位,由於生態學的發展,他超越了傳統人文主義為中心的環境權觀念,力倡生態平等主義,他認為保育應以尊敬自然、尊重土地倫理、肯定自然萬物的內在價值及平等生存權為基礎。他所著的野生物經營管理、砂地郡曆誌及沙郡年記(含《環河》摘錄散文部分),都被奉為生態平等主義的聖經和建立典範的環境權鉅作。由於他的影響,人們開始相信,不再人類有權任意支配自然,而是自然萬物有權生存、繁衍及受尊重。 阿爾多?李奧帕德(Aldo Leopold, 1887–1948),美國耶魯大學森林學系的碩士,目睹美國因濫用土地而導致各種生態災變的發生——如野生動物棲地的破壞以及三十年代因水土流失引起的「沙碗」(dust bowl)現象,因而提出「土地倫理」,提醒他的國人:「為了文化的傳承和歷史的延續,我們必須維護土地健康運作的機能,否則,國家的未來將被沖刷到水海裡!」 阿爾多?李奧帕德是發展「生態中心主義」最具有影響力的人之一,他呼籲需要以新生態科學的觀點重新思考倫理,他的作品試圖整合生態學和倫理學。1949年出版的《沙郡年紀》這本書是他的代表作被視為「保育界的聖經」,而土地倫理是《沙郡年紀》中最精彩的一篇論文章,堪稱「精華」中的精華,書中重新思索人和土地如何維持和諧之關係。「土地倫理」改變人類的角色,從土地群落的征服者到一名土地群落的成員和公民,它暗示人類要尊敬它的同伴成員,如同要尊敬土地群落一樣。李奧帕德喚起物種的「生物權利」,以及人類遵守和服從生態系的法則和定律。由於李奧帕德提出的土地倫理,使環境倫理學產生了「生態中心的整體主義」的反省思索方向,也因此被譽為「生態保育之父」。 李奧帕德在環境倫理領域具創意與革命性的獨特頁獻是眾所週知的。在《沙郡年記》書裡面,〈土地倫理〉這一篇論文的內容,雖然是傳承了梭羅、達爾文、繆爾等人的思想,但它卻是西方社會中倫理理論的發展過程諸多文獻當中,首次嘗試以系統的處理方式,持續而自覺地將整個自然界放進道德領域的創作。 李奧帕德跳出了以人文為中心的自然保育概念。他之所以被稱為環境倫理學的先知,是因為生態學的發展。梭羅時期,人們對自然與土地的概念並未普遍深植於當時人心。到了繆爾的時期,約已過了二、三十年,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停留在以人文主義為中心的傳統環境權概念,也就是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保育自然的目的,仍在便於後人的利用。李奧帕德被稱為倫理學的先知,七○年代起,他的言論觀點大量被援引討論,面對自然,當然他告訴我們的不是那麼表面的描繪。 一.《沙郡年記》的成書 《沙郡年記》的原名只有《A Sand County Almanac》,後面的副標是〝with other essays on conservation from R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