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建筑汇总.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恋爱中的建筑汇总,恋爱中的建筑,恋爱中的建筑pdf,建筑工程技术规范汇总,建筑工程造价指标汇总,别墅建筑风格汇总,建筑业营改增问题汇总,建筑工程材料汇总表,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最新版建筑规范汇总

恋爱中的建筑 中村拓志 “林舞鸟鸣”住宅设计欣赏 图书介绍 建筑师简介 作品由来 作品介绍 思想感悟 谢谢观赏 * * 《恋爱中的建筑》是中村拓志在2007年出版的第一部著作,书中介他自2002年创立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以来的建筑作品。这是一本会令人流泪的建筑书。 在这本《恋爱的建筑》中,中村拓志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处理一些具体案例时的理念和思考。“恋爱”与“建筑”,这两个看上去很难发生关系的名词,却成了中村拓志写作本书的视角。而如何设计出与人的关系更为亲密的建筑,正是他在实践中长期追寻的目标。 中村拓志,是一名70后新锐建筑师。在大腕林立的日本建筑界,这个新人仅仅算是崭露头角而已。名气不大,他接到的委托大多数是私人住宅、小画廊、办公室之类的小工程。然而,在有限的空间中,他却谱写出一段段令人难忘的恋曲。 不愿砍树的建筑师 我拼命的去配合树。对树的这一份心意,为房子带来了独特的氛围。 我图上的树,不是一个个圆形符号。 每一条线,都代表着确切的位置,包括树。 住宅所表现出来的田园气息 “林舞鸟鸣”住宅设计 建筑由来 2005年11月,中村拓志接到一个Case——为东京都目黑区设计一幢集体住宅。在项目的首次实地勘察中,他发现在这片即将开工的土地上,有许多高度超过15米的树木。这些树木延展开来,竟在首都的中心位置形成一片面积不小的“森林”。 面对这片城市绿地,中村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直接砍掉树木,按照传统的方式建造房屋;另一个则是“因树制宜”,在充分考虑树木生长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施工。方案一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方案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自然环境,却将大大提高施工的难度,延缓工程进度。   日后,当中村有机会用文字来阐述为何选择第二方案时,他这样写道:“我着眼修建的,不是仅为了人的居住而存在的建筑,也是为了树木以及居住于此的鸟儿们而存在的宽厚包容的建筑。” 林舞鸟鸣 这套住宅并非像它名字的潜在含义那样位于郊外,而就在东京市内,只不过它的周围都种植上了树木,房子一面拉升而出的窗台与树木错落有致的相呼应,而房子也裹上一层树木的外表,似乎有点田原气息,而内饰则是简洁的现代设计。 房子一面拉升而出的窗台与树木错落有致 日本建筑师中村拓志的“林舞鸟鸣”住宅设计 房子一眼看上去并不清新,但我对其产生好感开始于上面这幅图,就是这个建筑对“景”以及“境”的设计,有刻意,但不像“盆景”那样强加的刻意,也可以将这个建筑的几个“景”,和我们传统的园林建筑相对比,或许也可以对比一下日本和中国在这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或者也可以推广到整个设计领域。就我现在的看法来说,中国的风格的“入世”味更重,而日本的一些现代设计显得“出世”多一点。 房子与树木和谐共生 柔和的灯光透出温馨 简洁的内饰 房子里面是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简约之风 中村拓志和他设计的树屋,是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个极佳案例。作为一个新生代设计师,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中村拓志将比他的前辈们更多地遇到建筑、人、环境如何和谐共存这样的问题。对此,他的追求是立志在 “建筑与人之间创造一种亲近的关系”。这种关系中的建筑被他称为“恋爱中的建筑”。 在这本《恋爱的建筑》中,中村拓志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处理一些具体案例时的理念和思考。“恋爱”与“建筑”,这两个看上去很难发生关系的名词,却成了中村拓志写作本书的视角。而如何设计出与人的关系更为亲密的建筑,正是他在实践中长期追寻的目标。 中村认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首先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人。只有这样,他才会珍视建筑中的人和他们的主观感受,才会在设计中更多地替他们思考。从原始社会的茅草棚到现代的高楼大厦,“自古建筑就是应人类需求而诞生的”。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建筑。好的设计,永远是以用户体验为根本。在这之上,融入设计者的理念和思考,再通过具体的材料将理念和思考转化为最终的建筑。 在寸土寸金的日本,狭长的地理格局使人们对资源有着格外清醒的认识。每一片城市绿地,每一条河流,每一处自然景观都会最大限度地得到善意的对待与尊重。也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才会出现像中村拓志这样的设计师。 *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