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10课 菩萨蛮(其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第10课 菩萨蛮(其二)

第二单元 第 10 课 助读新课启航 识记知识必备 探究文 本研读 应用体验之旅 揣摩领悟 写法借鉴 整合技法指导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属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诗人、词人。忧时伤乱是他诗歌的重要题材,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韦庄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反映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与离情别绪,语言秾艳软媚。有《浣花集》。 广明元年(880)韦庄在长安应举,同年,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十年之久。这首词即为其避乱江南时所作(一说其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本词通过对江南无限变幻风光的描写,歌颂了江南水乡的迷人景色和人物的秀丽,委婉地抒发了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 lú    hào 酒家 只应 三、名句背诵 1.人人尽说江南好, 。 2.春水碧于天, 。 3. ,皓腕凝霜雪。 4. ,还乡须断肠。 游人只合江南老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未老莫还乡 1.这一首词中共写了江南哪几种景物?表现了江南怎 样的景色特点? 明确:春水、画船、垆边美人。表现了江南优美可人的景色特点。 2.“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分别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 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 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写 得悠闲之至。 3.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与他对家乡的思念有什么关系? 明确:碧水阳春,美酒佳人,最终仍然难以消除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正如王粲《登楼赋》所言“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 4.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词却写道“未 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未老莫还乡”,表面顺承,实际上却是反扑,一个“莫”字蕴涵无限辗转思量之意,是不能还乡的无可奈何之语,终老之日仍势必还乡。“还乡须断肠”极痛心地补叙出“莫还乡”的缘由。 1.似直而迂,似达而郁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两句词,似直而迂,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率真的话中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两句词,似达而郁,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写的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2.白描写法,简洁精练 白描手法即在把握了对象的特征后,用简练的笔墨临摹出来,无修饰、精词炼句的繁复。言内意外,读者反能尽得其意。韦庄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人,对事物多作直接而分明的叙述。韦庄的词疏朗,显直,以疏淡为美,以抒情为主,深入浅出,心曲毕露,故不着力于藻饰,其秀气行处,自然沁人心脾。《菩萨蛮(其二)》这种趋向自然清丽的风格,在五代文人词里是很少见的。 3.语言清丽,明快优美 这首词语言优美,清丽明快,抒情性强。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幅清晰鲜明的画面,景色、人物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例如,词中第三、四、五、六句,一句就是一幅“江南好”的画面,画中饱含作者对江南的依恋之情和有家难归的哀怨之感。 边塞军旅诗歌的鉴赏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在创作风格上 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前 出 塞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问题:从艺术构思上说,本诗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诗的前四句,很像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

文档评论(0)

zw4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