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格检查(B卷)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血液肿瘤科 体温测量3分 取出体温计,于水平位观察读数,将汞柱甩至35℃以下 (0.5) ①擦干腋下汗液 (0.5) ②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顶部,紧贴皮肤,嘱病人夹紧 (0.5) 放置腋下时间5-10min后取出 (0.5) 取出体温计及读数时手持末端,不接触水银柱端,眼睛平视读取刻度,测量过程流畅,结果正确 (1) 三种体温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发热的分度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脉搏测量2分 一般用示、中、无名指指端并拢按在桡、肱、股、颈或足背动脉上,触诊双侧,对比脉搏是否对称 (0.5) 节律规整者触15秒钟,节律不规整者触1分钟 (0.5) 测量结果正确(速率、节律、紧张度、强弱和波形) (1) 脉 搏(1) 检测方法: 触诊:主要方法 脉搏计描记波形 床边监护仪 检测血管:浅表的动脉 桡动脉:常用 其他: 颞动脉、颈动脉、肱动脉、 股动脉、 足背动脉 脉搏(2) 触诊方法:检查者手指并拢,以示指、中指和环指指腹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仔细感觉脉搏搏动情况。 注意:两侧对比、上肢与下肢对比 脉 率 正常成人:60-100次/分,平均72次/分 儿童较快,约90次/分,婴幼儿达130次/分 老年人较慢,50-60次/分 影响因素:年龄、性别、体力活动、精神情绪等 病理情况: 增快:发热,贫血,疼痛,甲亢,心衰、休克、心肌炎 减慢:颅高压,阻塞性黄疸,伤寒,病窦,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甲低,服某些药物(地高辛、利血平,心得安等) 注意:脉率与心率是否一致 脉 律 是心搏节律的反应 正常人:规整或稍有不整(吸气时增快,呼气时减慢—窦律不齐) 病理:心律失常,如房颤、早搏、II°AVB 脉搏短绌:见于房颤、频发早搏 脱落脉:见于II°AVB 紧张度 与血压高低(主要是收缩压)有关 检查方法: 检查者以食指、中指、环指置于桡动脉上,以近端手指按压桡动脉,此时所施的压力及感知的血管壁弹性情况,即为脉搏的紧张度 动脉壁的状态 正常人光滑、柔软,有一定弹性 动脉硬化程度不同,动脉壁改变也不同早期硬化仅可能触知动脉壁弹性消失,呈索条状, 严重时动脉壁有钙质沉着,动脉壁硬、迂曲、呈结节状 强弱 决定于心输出量、脉压和周围血管阻力大小 洪脉或跳脉:见于高热、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细脉或丝脉:见于心衰、主动脉瓣狭窄、休克 波形(1) 正常脉搏: 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有如潮水冲涌. 检查方法:握紧患者手腕掌面,将其前擘高举超过头部,可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 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甲亢、严重贫血 迟脉:见于:主动脉瓣狭窄 重搏脉:见于:伤寒、长期发热 波形(2) 交替脉: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 意义:左室衰竭的重要体征。见于:高血压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奇脉: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 脉搏消失:见于 严重休克、多发性大动脉炎 瞳孔检查4分 检查瞳孔形状、大小、位置、双侧是否等圆、等大,描述正确 (1) ①直接对光反射检查方法、观察项目及描述正确(0.5×2) ②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方法、观察项目及描述正确(0.5×2) 检查方法、观察项目及描述正确(1) 眼球运动 目标物:绵签,指尖 距离:30~40cm(注意与视线平齐) 正确告知被检者配合 手法:“H”形 对光反射 直接对光反射: 光线直接照射瞳孔 → 所照瞳孔缩小 间接对光反射: 光线照射一侧瞳孔 → 另一侧瞳孔缩小 手法上注意:1、从颞侧迅速入光 2、间接光反射注意遮光 头颈部淋巴结检查8分 视诊:局部征象(有无隆起、颜色变化、皮疹、瘢痕、瘘管等)及全身状态 (1) 检查顺序及位置:卧位或坐位(坐位于患者前面或背后),患者头稍前屈或偏向检查侧 (1) 按顺序依次触诊耳前、耳后、枕后、颌下、颏下淋巴结、颈前淋巴结浅组、颈后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各组淋巴结触诊位置正确 (0.5×8) 检查手法:由浅及深滑动触诊手法正确 (0.5) 描述:触及淋巴结应描述部位、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等八项 (说出3项0.5分,5项1分,共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