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迤沙拉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秘的迤沙拉资料

攀枝花:神秘的迤沙拉 四川在线 (2005-12-15 08:56:44)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一段几乎保持了历史原貌的史迪威公路从村前盘旋而过,朝大山深处迤逦而去;   一条奔涌不息的大江把横断山脉边缘的一座陡峭山峰横切成一段险峻的金沙江大峡谷,湍急的江流翻卷起巨大的旋涡,拍打出一种磅礴大气;   一座村子里的人96%以上是彝族,但彝族人里有毛、张等汉族人姓氏;彝族男人不穿查尔瓦,彝族妇女不披羊皮褂;彝族人家,堂屋里只摆神龛,不设锅庄;   一个地处川西、滇西交界处的彝族山村,错落着江南水乡特色的各式民居;   在这个汉族和彝族生活习俗高度融合的“中国彝族第一自然村”,找得到在此居住了600多年、与毛泽东有血缘宗亲关系的彝族人家……   这就是迤沙拉,一个在中国地图上不留下任何标记的彝族小山村,一众引起国内外人文学者高度关注和浓厚研究兴趣的特殊人群。在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于2005年11月12日公布的第二批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榜上,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的迤沙拉村赫然有名。   解读迤沙拉,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正在这里做着研究课题的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后韩华女士就有一种与迤沙拉相见恨晚的感觉。“迤沙拉太神奇了,她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韩女士已经是第三次到迤沙拉,唯一的感受就是:来了还想再来。   那是一个秋色宜人的上午,温暖的阳光散落在这块掩藏着众多谜团的土地上。从村子旁边数千米长的葡萄沟里,微风送过来一股淡淡的、酸酸甜甜的气息,与田野里青草散发出的清香氤氲成一种独特的气味,让人痴醉,令人沉迷。在古色古香的谈经古乐悠扬婉转的余韵里,老人们叼着硕大的烟斗,或依门而坐,或斜靠在门框上;放牛牧羊的孩童,爬上缓缓的山坡,在地毯一样厚实的青草甸子上仰躺而卧,高一声低一声地吼起了带着山歌韵味的流行歌曲……   一幅婉约的泼墨山水画卷就这样在我们的视线里慢慢铺展开来。   在迤沙拉认识史迪威公路   迤沙拉附近有一段原貌保存下来的史迪威公路。   60年前,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中国人民通过唯一的一条公路,接受世界各国捐赠的援华物资,抗击如狼似虎的日本鬼子。这条公路,就是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又被称之为史迪威公路,它的得名,源于二战初期出任中国战区司令的美国将军史迪威先生。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个重要的局部战场,为支援中国战区物资运输,美国开辟了“驼峰航线”,同时要求中国政府迅速打通缅甸到昆明的公路,以确保战略物资及时从印度转运中国。1945年1月28日,滇缅公路正式通车。蒋介石先生在发表的讲话中说:“为了纪念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卓越贡献……我把这条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起点在印度,终点到中国昆明的史迪威公路是怎么绕道攀枝花来的呢?   原来,在二战后期一直主导着远东战事的美国人眼里,中国是远东战区的一个主要战场。为确保远东战区战事顺利推进,美国人提出史迪威公路有必要向东延伸至贵阳进而直达重庆;向北经西昌、雅安直达成都,以支援中国的西北和华北战场。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紧随滇缅公路开通之后,美国政府敦促中国开始了滇黔公路和西祥公路整修。因为这两条公路均属中国战区战略物资运输生命线,车辆、司机、军用物资,甚至连公路线的整改、车辆维修等几乎都由美国人包办,因而从昆明到重庆,云南祥云到西康雅安的公路在国际上被统称为史迪威公路。其中从云南祥云到雅安的公路运输线从现在的攀枝花境内穿过,史迪威公路就是这样修到攀枝花的。当年迤沙拉的村民,也因此有机会与来往的美国大兵经常打交道,或参与修路,端茶递水,或目送车队远行,挥手作别,独特的经历虽年深日久,依然镌刻在一些老人们的记忆深处。   经过攀枝花的这段史迪威公路,严格意义上说是史迪威公路的北延线,也就是史称“西祥公路”的一段。西祥公路后来改建成为108国道,此后攀枝花建设需要,108国道再次改道,从平地到拉鲊几十公里西祥旧道破旧的原貌才得以保存至今。如今,云南境内重要的公路线早已改成了柏油路面,当年原汁原味的史迪威公路已经不复存在,只有其东延线贵州晴隆“二十四拐”一小段和北延线四川攀枝花境内平地到拉鲊一段,因偏处崇山峻岭间,不及改造,才有幸原貌保留至今,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   解“谜”迤沙拉   初访迤沙拉,众多“谜团”令人满腹疑惑,不明就里。第一个“谜”,绝大多数彝族村民使用汉族名字,自称老家在江苏南京或江西、安徽一带;第二个“谜”,崇山峻岭中的彝族山村,建筑物大都明显带有江南水乡特色;第三个   “谜”,村子里毛姓彝族人家与毛泽东有血缘宗亲关系。   作为村落的迤沙拉,至少在600多年前的明朝初期就已形成。史载,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云南还不在其治下。当时盘踞云南的元朝残部梁王,踞险峙守,不接受和平解决方案,并连续诛杀2名明朝特使。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