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名物化.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词名物化

动词名物化 目 录 Part One 一、动词名物化提出的背景 动词名物化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现代汉语词类大讨论,而这场讨论的实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法革新大讨论的继续。 1.缘起及概况 (1)讨论的缘起 苏联汉学家康拉德于1952年发表了《论汉语》一文,提出“汉语不是无形态的语言”以驳斥苏联马尔和西方语言学家马伯乐、高本汉所主张的汉语是原始语言的看法。 一直认为汉语没有狭义形态,所以实词不能分类的高名凯著文反驳,发表《关于汉语的词类分别》、《再论汉语的词类分别》和《三论汉语的词类分别》。高名凯的论文发表后,遭到国内几乎所有学者的反对,引发了汉语词类问题的大讨论。 (2)讨论的概况 讨论从 1953 年 10 月一直延续到 1955 年 7 月 2.讨论的成就 二、动词名物化的源头及含义 1.动词名物化的源头 (1)杨树达先生的《高等国文法》中,提出的“形容词的名词化”就已经开了“动词名物化”的先声。 他认为“抽象名词之来源在于形容词和动词”[1],示例如下: 来自形容词 甲 性态形容词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庄子逍遥游) 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孟子告子) 乙 数量形容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来自动词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述而)”[2] 他把名词分为五类,其中抽象名词这一类的部分来源就在于形容词和动词。 [1] 杨树达《高等国文法》1930 商务印书馆 P61 [2] 同上 (2)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里面也 能看到“动词名物化”的影子: “散动词”[1] 不作述语,是散动词最简单扼要的定义。 “若是散动词不带宾语,又没有附加语,便可当作由动词转成 的“抽象名词”[2] “坐、立都不是”中的“坐、立” [1] 散动词是马氏文通上所定的名称,相当于英文中的“无定法”(Infinitive mood)和分词(participle).因为分词可以用作动名词,黎先生这里也是借用过来讲动词用作名词。 [2] 黎锦熙 《新著国语文法》1955 商务印书馆 P78-80 2.动词名物化概念的明确提出 “动词名物化”这一概念最早提出是在张志公的《语法和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 动词和形容词的特殊用法 (1) 分析是必要的。 我们重视分析。 诚实才好。 他喜欢清静。 (2)他的来使大家很高兴。 狐狸的狡猾很是出名的。 (3)作品分析是文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从语法特点着眼,我们把(1)和(2)(3)区别开来,(1)里的动词形容词保留着全部的语法特点,所以只是动词、形容词的特殊用法,没有更多的变化;(2)(3)里动词、形容词失去了动词、形容词的特点(或一部分特点),取得了名词的一个特点,我们称之为动词和形容词的名物化用法。”[1] [1] 张志公《语法与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56 商务印书馆P17-18 (1)黎锦熙、刘世儒《语法再研讨——词类区分和名词问题》 (2)史振晔在《试论汉语动词、形容词的名词化》 (1)黎锦熙、刘世儒在《语法再研讨——词类区分和名词问题》中对名物化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A.汉语单个的动词、形容词都可以转类为抽象名词 B.若动词、形容词处在词组(或词组化)中,那么,尽管词组用成了名词性,词组中的动词、形容词并不转类,仍是动词、形容词。 A.汉语单个的动词、形容词都可以转类为抽象名词 如:“劳动创造世界。”“美丽是和清洁分不开的。”中的“劳动”和“美丽”就转类为抽象名词了。 具体原因如下: 从意义上看,它们已由“行为范畴”或“性状范畴”转入了“事物范畴” 从形式上看,它们被赋予了一些列的名词语法特征。 这些语法特征包括:. A可以被定语限制。 例如:这种美丽 B可以和名词构成同位语 例如:死这个东西。就让一个可怖的阴影在他头上盘旋了六年。(巴金短片小说集《皮椅》) C可以和名词构成联合结构 例如:血和惨叫使整个工房的人都怔住了。 D可以放在“介词……方位词”这个语言区域中(这中间是名词的地位)例如:粉墙突出在新绿里。 如:“劳动着比休息着好。” “劳动着”属于名词性词组,但句中的“劳动”仍然是动词。 作者认为名物化是就词的意义立名的,但词形的变化是包括意义与语法特点两方面的变化,而

文档评论(0)

zw4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