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糖厌气性发酵产物积累机制 厌气发酵产物:酒精发酵、甘油发酵、同型乳酸发酵、丙酮丁醇发酵、混合酸发酵等 第一节 糖酵解途径及调节机制 葡萄糖经EMP途径: C6H12O6+2ADP+2Pi+2NAD 2CH3COCOOH+2ATP+2NADH2 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主要发生如下变化:(1)在乳酸中,乳酸;同型乳酸发酵 (2)在酵母中, 乙醇 ;酒精发酵 (3)在梭状芽孢杆菌中,丁酰CoA、丁醛、丁醇、丙酮、乙醇;丙酮丁醇发酵。 二、糖酵解调节机制 调节点主要是三个激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所催化的三个反应是不可逆的,只参与糖酵解,不参与糖的新生。而激酶的活性是受细胞能荷调节的。 [(ATP)+1/2(ADP)]/[(ATP)+(ADP)+(AMP)] 为一定的比例,该比例叫能荷。当体系中ATP含量高时,ATP抑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的活性,使酵解减少。 当需要能量时,ATP分解为ADP、AMP,这样ATP减少,ADP增加、AMP增加→能荷降低→激酶活性增大; 无机磷也是调节者,它能解除6-磷酸葡萄糖对己糖激酶的抑制,加快糖酵解。 (一)杂醇油的生成 1、酒精发酵中高级醇形成的途径 (1)氨基酸氧化脱氨作用 缬氨酸 异丁醇 异亮氨酸 活性戊醛 酪氨酸 酪醇 苯丙氨酸 苯乙醇 (2)由葡萄糖直接生成 ɑ (3)正丙醇的形成 2、影响杂醇油形成的条件 (1)菌种 (2)培养基组成 (3)发酵条件 (二)琥珀酸的生成 在发酵液中加入谷氨酸,可增加琥珀酸的产量 (三)酯类的生成 (四)糠醛、甲醇等的生成 作业: 1、简述糖酵解的调节机制。 2、酵母菌酒精发酵的Ⅰ、Ⅱ、Ⅲ型反应式。 3、简述巴斯德效应的机制。 * * 第二篇 发酵机制 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 积累的产物 微生物菌体 酶 代谢产物 厌气发酵: 酒精、 甘油、 乳酸、 丙酮、 丁醇等 好气发酵: 有机酸、 氨基酸、 蛋白质、 核苷酸、 抗生素、 维生素等 代谢控制发酵:人为的改变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使有用的代谢产物过量的积累。 发酵机制研究的内容: 1.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规律(就是各种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节机制); 2.环境因素(营养条件、培养条件等)对代谢的影响及改变代谢的措施; 葡萄糖 ATP 6-P-葡萄糖 6-P-果糖 1.6-二P果糖 3-P-甘油醛 3-P-甘油酸 丙酮酸 乙酰CoA 琥珀酸CoA 草酰乙酸 乳酸 乙醇 GTP ATP ADP Cit Ala NADH2 NAD ATP ATP F·A PEP NADH ADP ADP ADP ATP cAMP ATP 抑制 PEP: 磷酸烯醇丙酮酸 Ala: 丙氨酸 F·A: 脂肪酸 Cit: 柠檬酸 糖酵解和糖新生的控制 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1.6-二P果糖 一、糖酵解途径(EMP)的特点: 1.是除兰绿藻之外的几乎所有生物葡糖分解的共同途径,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每个反应都不需氧。 2.分为两个阶段 3.糖酵解有10多个反应,都在酶的作用下完成; a.激酶 b.变位酶 c.异构酶 d.脱氢酶 4.其他糖类(如淀粉、乳糖等)作为碳源和能源时,通过葡萄糖或其他中间产物并入EMP途径。 3-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酸 NAD++H NADH2 所形成的NADH2要迅速被氧化成NAD,以使糖酵解反应继续进行。释放出的H2被不同受体接受,从而形成不同的产物。 5.丙酮酸去路不同 葡萄糖 ATP 6-P-葡萄糖 6-P-果糖 1.6-二P果糖 3-P-甘油醛 3-P-甘油酸 丙酮酸 乙酰CoA 琥珀酸CoA 草酰乙酸 乳酸 乙醇 GTP ADP AMP ATP ADP Cit Ala NADH2 NAD ATP ATP F·A PEP NADH ADP ADP ADP ATP cAMP ATP 抑制 激活 PEP: 磷酸烯醇丙酮酸 Ala: 丙氨酸 F·A: 脂肪酸 Cit: 柠檬酸 糖酵解和糖新生的控制 第二节 酒精发酵机制 一、酒精生成机制 丙酮酸 丙酮酸脱羧酶 CO2 +乙醛 (酵母菌酒精发酵Ⅰ型) NADH +H NADH + 乙醇 + 以丙酮酸脱羧产生的乙醛作为H受体产生乙醇。 焦磷酸硫胺素、Mg2+ 乙醇脱氢酶 二、巴斯德效应 在好气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力降低(细胞内糖代谢降低,乙醇积累减少);不仅存在于酵母中,也存在于具有呼吸和发酵能力的其他细胞中。 在好气条件下,糖代谢进入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菲律宾结构设计规范NSCP chapter 1.pdf VIP
- 課程设计---四工位机床.doc VIP
- YAESU 八重洲 FT-8900R 四频段FM车载台 说明书.pdf VIP
-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VIP
- HG_T 4196-2011 化学试剂 十水合碳酸钠(碳酸钠).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湘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齐白石徐悲鸿备课岭南版.ppt VIP
- (高清版)DB32∕T 1702-2010 电力用户变电所运行规程 .pdf VIP
- 服装造型点线面.pptx VIP
- 十一自然资源配置.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