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茶树,茶园
茶 在植物分類學上屬山茶科、茶屬 英名: Tea 學名: Thea spp 茶樹為原產於中國及印度之常綠灌木,在台灣埔里海拔700~1400公尺的眉原山中尚有野生茶樹存在。 茶樹屬多年生木本植物,葉互生,具短柄,葉形有披針狀、橢圓形、卵形及倒披針形。邊緣具細鋸齒,花白色而有芳香,蒴果扁球形,外有3縱稜,種子卵圓 形、棕褐色。 茶葉的成分 水、蛋白質、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類、碳水化合物、脂質、礦物質、植物色素、維生素、揮發性成分、有機酸,這些物質並非皆可經由沖泡的過程而溶於茶湯之中,像脂質,植物色素及蛋白質等成分甚難溶於水中, 多元酚類及維生素會在茶葉製作過程中改變其成分及含量,至於影響茶湯品質幾個主要成分則大碳水化合物、咖啡因、氨基 酸及多元酚類。 台灣茶葉的生產 生產量:近年來有下降的趨勢, 致使民國75年至78年每公頃產量僅維持在1000公斤左右。 佔世界產量的百分比:在民國76年之前尚維持在1%以上,至77年則降至0.97% 台灣茶的銷售 台灣原有栽培主要優良品種 青心烏龍(別名:青心、種籽、種茶、軟枝烏龍、正欉) :樹型稍小,枝葉較密,葉色呈濃綠色而富光澤,幼芽呈紫紅色。 適於製作包種 及烏龍茶。 大葉烏龍(別名:烏龍種) :樹形高大,枝條粗大,枝葉較少,葉色呈暗綠色,幼芽稍呈肥大,白毛多,呈淡紅色,樹勢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產量居中。 台灣原有栽培主要優良品種 青心大冇(別名:大冇、青心) :樹形稍大,葉形呈長橢園形,中央最闊,鋸齒較銳利,葉色呈暗綠色,幼芽肥大,密生茸毛且呈紫紅色。由於適製性大,目前仍為本省茶區栽培面積最廣之品種。 硬枝紅心(別名:大廣紅心) :樹形稍大,枝葉稍疏,葉形呈長橢圓披針形,鋸齒銳利大小不等,葉色呈紫紅色,幼芽肥大而密生茸毛,呈紫紅色。 台灣原有栽培主要優良品種 阿薩母 :分枝綢密,葉形較大 紅心大冇 :形稍大,葉形長橢圓形,葉色呈綠色,側脈幾乎同葉色,故無最不明顯的品種,幼芽帶紅色。樹勢尚強,生長迅速,但不及硬枝紅心與大葉烏龍 黃心烏龍:樹形稍大,枝葉著生稍密且開展,外形近於紅心大冇種。樹勢旺盛時葉色濃綠,樹勢衰老時葉色則呈黃綠色,心芽茸毛多,幼芽呈淡綠色。因幼芽茸毛多,製造烏龍茶白毫多 台灣原有栽培主要優良品種 鐵觀音 :樹形稍大,枝條肥大,葉形橢圓形,葉面最為開展,且中央部份以下呈扭轉大波浪狀為其特徵,側脈間隆起呈皺紋狀,幼芽稍帶紅色,產量少。 台灣原有栽培主要優良品種 台茶十二號(別名:金萱) : 樹身屬橫張型,葉呈淡綠色、闊橢圓形,葉片比青心大冇大,產收量較青心烏龍、台茶十三號高,對於青心烏龍最易患之枯枝病則具抵抗性。本品種適於製造半發酵茶(包括:包種茶、烏龍茶、凍頂茶、水仙、鐵觀音等),其香氣及滋味帶濃厚而沈郁之玉蘭香,宜富甘韻。「金萱」種的茶芽密度大而整齊,適於發展機械化採收。 台灣原有栽培主要優良品種 台茶十三號(別名:翠玉) : 樹型較台茶十二號稍直立,葉呈綠色、大橢圓型,與金萱同適於製作青茶,但產量較金萱低,香氣、滋味不及金萱 濃厚。 茶的分類 唐:陸羽所著之茶經中依茶之外形概分為觕茶、散茶、末茶及餅茶四類。 宋:製法主要延續唐朝之蒸菁團茶,依當時茶之外形可分片茶、散茶、臘茶等三類。 元:在元朝團茶漸被淘汰,散茶則為發展主流,並依茶菁之鮮嫩程度分為芽茶與葉茶兩大類。 明清:建立了許多不同的分類系統,分類依據包括了產地、季節、茶樹品種、形狀、色香味、外觀色澤、製法、銷路等各有特色。 現代的分類 多依其發酵程度、茶形、季節及烘焙程度來分類 發酵程度 不發酵茶:綠茶類。包括有碧羅春、龍井、珠茶、眉茶、煎茶、珠芽等。 部份發酵茶:青茶類屬部份發酵茶,包括了包種、烏龍、鐵觀音、水仙等 全發酵茶:包括了各類的 紅茶。 飲仙丹茶:粉末狀 茶形 各種茶類因製造技術及採摘部位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外觀,常見的有條形茶、半球形茶、球形茶、扁茶、碎形茶等,同品種茶的茶菁因市場之供需,可依不同製造方法製成各 種不同外觀的茶葉。 烘焙 根據焙火的輕重將茶概分為生茶與熟茶。 熟茶又依火侯之輕重,分為輕火茶、中火茶、重火茶。 季節 在台灣由於氣候適宜部份地區一年可採收六次,因此因採摘季節的不同遂有春茶、夏茶、六月白、秋茶、白露茶和冬茶之分。 製茶原理 採摘 ? 萎凋? 發酵? 炒菁 揉捻 ? 團揉? 乾燥 上述之步驟過程稱為茶葉之粗製,其製品稱為粗製茶或毛茶 採摘 用食指與姆指挾住葉間幼梗的中部,藉兩指的彈力將茶葉摘斷, 採摘時間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前較佳, 不同的茶採摘部位也不同,有的採一個頂芽和芽旁的第一片葉子叫一心一葉,有的多採一葉叫一心二葉,也有一心三葉。 目前則另有單人式、雙人式採茶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