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蒸煮工序对秘鲁鱿鱼丝质量影响的探讨
摘 要
秘鲁鱿鱼(Dosidicus gigas )以其低廉的价格、丰富的资源成为目前加工鱿
鱼丝的主要原料。与鱿鱼丝加工的原始原料——太平洋鱿鱼不同,秘鲁鱿鱼作为
远洋捕捞品种,被捕捞上船后首先进行分割、漂烫和冷冻处理以便运输和贮藏。
秘鲁鱿鱼丝加工的第一个步骤是蒸煮,其沿袭了原有的加工工艺;但秘鲁鱿鱼在
捕捞后已经进行了 “漂烫”处理,其在加工时是否仍然需要 “蒸煮”值得商榷。
本研究从 “蒸煮”工序出发,探讨在利用秘鲁鱿鱼生产鱿鱼丝时 “蒸煮”工序的
影响,并在工厂实地加工中进行验证,以期优化目前鱿鱼丝的加工工艺,达到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论文首先从肌肉的宏观质构、蛋白质组成及相关结构基团三个层次探讨
“蒸煮”工序对秘鲁鱿鱼肌肉(JM )的影响,并以新鲜太平洋鱿鱼肌肉(NM )
为参照物;然后通过在鱿鱼丝加工车间进行实地加工,从鱿鱼丝产品的质构、相
关风险因子的水平等角度进一步探讨了“蒸煮”工序在秘鲁鱿鱼丝加工中的影响
和意义。主要结果如下:
1. 在宏观质构层面,“蒸煮”工序对秘鲁鱿鱼的加工没有积极影响。
分别将鱿鱼肌肉蒸煮 0、0.5、1、2 、5、10min,观测其蒸煮损失及质构变化
情况。在 10min 内,JM 的蒸煮损失增大了4.9%,远远小于NM 53%的增大量。
当蒸煮 10min 时,JM 的硬度增大了 86%,而NM 的硬度却降低了 67%,故对于
不同的鱿鱼原料,“蒸煮”工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且 JM 的咀嚼性在原本很高
的水平下,增大了 150%,导致蒸煮后更加不易咀嚼。因此针对秘鲁鱿鱼,在加
工鱿鱼丝时,不宜进行“蒸煮”工序。
2. 从蛋白质组成的变化看,“蒸煮”工序对秘鲁鱿鱼丝的影响不显著。
在进行 “蒸煮”的 10min 内,提取的 JM 蛋白的浓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从
最初的 1.06 mg/mL 下降到 0.86 mg/mL,下降程度是NM 的2% ;同等条件下,
NM 蛋白的浓度从 11.05 mg/mL 下降到 1.56 mg/mL 。在 10min 内,由JM 蛋白的
SDS电泳图没有发现新条带的产生和原条带的消失;而 NM 的蛋白条带则
I
万方数据
发生了明显变化。这说明在对秘鲁鱿鱼进行蒸煮的 10min 内,其蛋白组分没有发
生大的改变。
3. 从蛋白质基团的变化看,“蒸煮”工序对秘鲁鱿鱼丝没有积极影响。
经过 “漂烫”处理的 JM 在进行 “蒸煮”的 10min 里,蛋白的表面疏水性、
羰基含量分别增大了 36%、23%,巯基含量降低了 41%,均小于NM 167%、93%、
56%的变化率;JM 的三个指标均在蒸煮的前 1min 内发生显著变化,之后趋于平
稳。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增大、羰基含量的增加、巯基含量的降低会导致蛋白质的
聚集和氧化,是加工中力求避免的。
4. 从秘鲁鱿鱼丝的实地生产加工来看,“蒸煮”工序的影响不显著。
以经过“漂烫”处理的秘鲁鱿鱼为原料,省略 “蒸煮”工序加工成的鱿鱼丝
产品的 TVBN 含量为 71.9±7.56 mg/100g,甲醛含量为 26.9±0.20 mg/kg,pH 为
6.34 ±0.006,其 TVBN 、甲醛、pH、弹性、咀嚼性与含有 “蒸煮”工序的工艺
加工成的鱿鱼丝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但硬度却比含有“蒸煮”工序加
工成的鱿鱼丝低 16%,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果表明,省略“蒸煮”工序
不但不会对秘鲁鱿鱼的质构及风险因子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