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体育康复基本治疗 第一节 肌肉力量训练 回忆一下你们的肌力训练方法? 动力性练习(等张练习): 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可提高力量。 重复次数多而阻力小的练习,可增大肌肉体积及肌肉耐力。 静力性练习:发展静力性力量,可发展某一位置的力量。 等动练习:对运动员伤后出现的肌力减退予以等速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运动员伤后重返赛场时,患侧肌肉的力矩值如达到健侧的85%~90%以上,发生再损伤的机会将相应减少。 在康复医学中,肌力训练常用于肌肉萎缩无力的患者。在选择肌力训练的方法之前,必须先进行肌力等级的评定。 (一)手法肌力检查 (二)器械肌力检查 肌力的评价 徒手肌力测定(MMT) 二、肌力训练的适用范围 (1)维持肌肉伤病时的肌肉舒缩功能 (2)防治失用性肌萎缩,特别是因伤病固定肢体后的肌肉萎缩。 (3)防治因创伤,特别是四肢创伤、炎症引起的疼痛反射性抑制脊髓前角细胞的肌肉萎缩。 (4)促进关节和神经系统损害后的肌肉力量恢复。 (5)通过调整肌张力平衡,选择性增强肌肉力量,对脊柱侧弯、扁平足)等骨关节畸形起矫治作用。 (6)有针对性地选择肌力训练方法,增强躯干肌肉力量以及调整腹背的肌力平衡. (7) 增强肌力和改善拮抗肌平衡,加强关节的动态稳定性,防止负重关节的退行性病变 (8)选用适当的方法,增强腹肌和盆底肌训练,对防治内脏下垂、改善呼吸及消化功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肌力训练的机制 1 肌肉的收缩机制: (1)大脑皮质发放运动命令沿运动神经纤维到达神经末稍。 (2)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3)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藕联。 (4)肌丝的滑行。 2 决定肌力的三个条件:力学因素(收缩前的初长度,肌力做时的力臂长度);解剖学因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生理学因素(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3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1) 阻力原则 (无阻力,无训练效果) 肌肉本身的重量 肌肉移动过程中所受障碍 外加阻力 (2) 超负荷原则 (3) 肌肉收缩的疲劳度原则 (4) 渐进原则:训练负荷必须渐进的增加 (5) 个别原则:训练负荷必须因人而异 (6) 全身原则:训练负荷必须考虑全身之均衡发展 (7) 目标原则:训练者须知训练目标是肌力或肌耐力;目标是那些肌肉 (8) 评量原则:训练者须对训练效果加以评定,以增强继续训练的动机。 四、肌力训练基本方法 (一)助力运动 定义:在外力的辅助下,通过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的运动或动作。 1 徒手助力 肌力为1级或2级时,治疗者帮助患者进行主动煅炼主动助力运动 将被训练肢体置于平面上,固定肢体近端,扶持肢体远端,令患肢在平面上作滑动动作,当运动困难时,通过治疗师协助,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2 悬吊助力 利用绳索、挂勾、滑轮等,将运动肢体悬吊起来,以减轻肢体的自身重量,在水平面上进行运动锻炼 选择正确的体位,调整好悬吊带的位置、长度 悬吊助力运动适合于肌力2级或稍低 (二)主动运动 主动不抗重力运动 利用器械、水中浮力或治疗师来减去重力 主动抗重力运动 肌力3级或以上时,患者将需训练的肢体放在抗重力的位置上 克服外加阻力的主动训练方法 肌力已达到3 级或以上 分类(肌肉收缩类型) 抗等张阻力运动(动力性运动) 抗等长阻力运动(静力性运动) 等速运动 1、等张抗阻练习 肌肉在抵抗阻力收缩时,关节发生运动 长度缩短(向心性) 被拉长(离心性) 1)抗徒手阻力 2)抗机械阻力 注意事项:①施加阻力大小要依患者情况而定,如体衰、年老或其他冠心病高危人群训练负荷要小。②10RM的数值是可变的。运动强度选择要根据功能需要设定。 重量大,重复次数少,有利于发展肌力 重量中等,重复次数多有利于发展肌肉耐力 股四头肌训练器 抗渐进阻力训练 1945年DeLorme提出 训练前先测某一肌群对抗最大阻力完成10次动作的重量(10RM,repeated maximum ) 以该极限量为基准,分3组训练 第1组取10RM的1/2量,重复练习10次 第2组取10RM的3/4量,重复练习10次 第3组取10RM的全量,重复练习10次 每组训练之间休息1分钟,每天训练1次 一周后复试10RM量,如肌力有所进步,可按照新的10RM量进行下一周的训练。 Zinovieff进一步提出牛津法基本法则,即先做10次全量10RM,再做10次3/4的10RM,最后做10次1/2的10RM。 2、等长抗阻训练 肌肉收缩时没有可见的肌肉缩短或关节运动 在关节的不同角度上训练 每次抗阻力维持5 ~ 10秒 等长运动产生的张力比最大等张向心性收缩大,但小于最大等张离心性收缩 4、等速运动 该训练是在专门的等速运动测练仪上进行了。首先将受训练肢体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