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化学修饰电极分离法的应用 6、DNA电化学传感器 DNA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将目的DNA的存在转变为可检测的电、光、声等信号的传感装置,它与传统的标记基因技术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便、无污染、并具有分子识别、分离纯化基因等功能,已成为当今生物传感器领域中的前沿性课题。 DNA电化学传感器 ,就是将 DNA的识别元素来修饰电极制作的传感器,是目前各种DNA传感器中最成熟的一种 。 四、化学修饰电极分离法的应用 DNA修饰电极所使用的基底电极有玻碳电极、金电极、碳糊电极和裂解石墨电极等。制做DNA修饰电极主要有3种方法:吸附法、共价键合法和组合法 。 应用:1)疾病检测:人类的遗传病和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基于已知非正常碱基序列DNA的测定 。2)环境检测:用小牛胸腺DNA传感器可以检测水中污染物。3)药物检测:可以用于一些DNA结合药物的检测以及新型烟雾分子的设计,抗癌药物的筛选等。 作业: 1.简述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法中电渗流的含义和影响电渗流的因素。 2.简述化学修饰电极的含义及其类型。 Figure 1. XRD pattern of the β-Co(OH)2. JCPDS Card, NO. 74-1057 β-Co(OH)2 合成出纯相β-Co(OH)2, 有沿c轴取向的优势,合成方法简单,重复性好。 科研成果 Figure 2. SEM images of β-Co(OH)2 Figure 3. SEM images of β-Co(OH)2 Figure 4. TEM images of β-Co(OH)2 * 4.氨基酸和蛋白质分析 采用MEKC模式,在25分钟内分离了23种丹酰化氨基酸; HPCE可取代传统的氨基酸分析仪; 蛋白质分析 5.核酸分析和DNA排序 重要分析手段; 图,酶解的双螺旋DNA限制性片段的分离; 1)微型化 整体化学分析系统(TAS)及TAS微型化 在硅片上光刻出矩形槽作为毛细管,理论塔板数105/m; 2)联用仪器 CE-MS; 3)阵列毛细管凝胶电泳 应用于人类基因DNA测序; 5~10万个基因,30亿个碱基对,目前最有效的DNA序列分析仪,10小时/次;可同时电泳24个样品;速度1200碱基对/小时,提高速度! 100支毛细管阵列电泳;速度280碱基对/小时/支 6.新进展 §6-2 化学修饰电极分离法 一、概述 二、化学修饰电极的分类 三、化学修饰电极的电极处理和表征 四、化学修饰电极分离法的应用 一、概述 1973年,Lane和Hubbard 开辟了改变电极表面结构以控制电化学反应过程的新概念,指示了化学修饰电极的萌芽。 1975年,Miller 和Murray 分别报道了电极表面进行化学修饰的研究,标志着化学修饰电极正式问世。 一、概述 通过共价键合、吸附、聚合等手段有目的的将具有功能性(如催化、配合、电色、光电)的物质引入电极表面,使电极赋予新的、特定功能的过程称为电极的化学修饰,所得到的电极称为化学修饰电极。 广义上的修饰电极也包括通过物理方法制备的修饰电极。 【化学修饰电极】 二、化学修饰电极的分类 1.吸附型:通过吸附的方式将修饰物质结合在电极表面的方式,可以制备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 ★平衡吸附型:修饰物质在电极表面形成热力学吸附平衡。方法简单、直接,但修饰物质有限,应用较少。 ★静电吸附型: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在电极表面集聚,形成多分子层。 ★ LB膜型:不溶于水的表面活性物质在水面上形成排列有序的单分子膜(Langmuir-Blodgett,LB膜)。 ★ SA膜:通过分子的自组装作用在固体电极表面形成有序的单分子膜(self assembling,SA膜)。 ★涂层型:将功能性物质涂布在电极表面形成的薄膜。 二、化学修饰电极的分类 吸附修饰电极的制备 单层吸附膜 复合膜 化学吸附法:是利用固体/溶液界面间的自然吸附现象来制备单分子层修饰电极的简便方法,具有简单,直接的优点。 二、化学修饰电极的分类 LB膜:不溶于水的表面活性物质在水面上形成排列有序的单分子膜,(LB膜)。 SA膜:基于分子的自组作用,在固体表面形成高度有序的单分子膜,自组装膜(self assembl-ing, SA膜)。 SA膜法能获得可控制的和均一的粗糙度的表面,表面具有很好的耐久力和稳定性,比LB膜法更加简单易行。 优点 纳米金自组装电极的制备方法 裸金电极 ? 预处理 ? cysteine? 冲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三章自由基共聚方案.ppt
-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总结.ppt
- 方格网程序及算法概述.doc
- 第六章表达总结.ppt
- 第六章表面与界面总结.ppt
- 第三章字体绘写的训练方案.ppt
- 第三章综合方案.ppt
- 第六章病毒总结.ppt
- 第六章补体系统总结.ppt
- 第三章——组织培养方案.ppt
- DB3707_T 068-2022 日光温室轮作控制土传病害技术规程.docx
- DB3707_T 044-2022 十字花科蔬菜拱棚壁蜂制种技术规程.docx
- DB3707_T 079-2023 种公马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ocx
- DB3705_T 05-2023 盐碱地梨生态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3707_T 087-2023 盐碱地青贮玉米增产增效技术规程.docx
- DB3707_T 051-2022 菊花组培育苗技术规程.docx
- DB3707_T 060-2022 日光温室育苗光环境调控技术规程 第1部分:番茄.docx
- DB3707_T 088.1-2023 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docx
- DB3707_T 74-2022 设施樱桃授粉技术规程.docx
- DB3707_T 070-2022 小麦倒春寒防控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