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方程思想 规律:直角三角形中,当无法已知两边求第三边时,应采用间接求法:灵活地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 例1、小强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你能帮他算出来吗? A B C 5米 (X+1)米 x米 三、折叠问题 例1.长方形ABCD如图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BC=10,求折痕AE的长。 A B C D F E 8 10 8 10 10 6 x x 8-x 4 ? 四、展开思想 例1.小明家住在18层的高楼,一天,他与妈妈去买竹竿。 买最长的吧! 快点回家,好用它凉衣服。 糟糕,太长了,放不进去。 如果电梯的长、宽、高分别是1.5米、1.5米、2.2米,那么,能放入电梯内的竹竿的最大长度大约是多少米?你能估计出小明买的竹竿至少是多少米吗? 1.5米 1.5米 2.2米 1.5米 1.5米 x x 2.2米 A B C X2=1.52+1.52=4.5 AB2=2.22+X2=9.34 AB≈3米 例2.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20dm、3dm、2dm,A和B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 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 着台阶面爬到B点最短路程是多少? 20 3 2 A B 20 2 3 2 3 2 3 A B C ? ? 例3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爬到点B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 取3)是( ) A.20cm B.10cm C.14cm D.无法确定 B B 8 O A 2 蛋糕 A C B 8 周长的一半 6 例1、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原文是:今有方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水深、葭长各几何?请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回答这个问题。 5 X+1 X C B A 作业思考题: 1.最早记载“勾股定理”内容的我国古代数学著作是哪一本? 2.我国最早证明勾股定理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位数学家?他是怎样证明的? 3.在西方国家“勾股定理”一般被称为什么定理? 4.学习勾股定理的文化意义? 五、勾股定理的文化意义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初级的重要工具之一。 战国时期一部古籍《路史后记十二注》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禹治洪水决流江河,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除滔天之灾,使注东海,无漫溺之患,此勾股之所系生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使江河不决流,根据地势高低,决定水流走向,因势利导,使洪水注入海中,不再有大水漫溺的灾害,是应用勾股定理的结果。 勾股定理产生于生活,并应用于实践 Let’s say together 在本节课中,我们…… 1.本节主线 问题情境 分析探究 得出猜想 总结应用 证明归纳 2.学习内容及方法 学习了著名的勾股定理,还知道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方法. 3.本节的数学思想 借助于图形的面积来探索、验证数学结论的数形结合思想。 4.学了本节课后我们有什么感想? 很多的数学结论存在于平常的生活中,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发现.这节课我们还认识了几位伟大的数学家,受到了数学文化辉煌历史的教育。 亲爱的同学: 牛 顿 --- 从苹果落地最终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毕达哥拉斯-从朋友家地砖图案中发现了勾股定理。 虽然两者尚不可同日而语,但探索和发现终有其价值; 也许就在身边,也许就在眼前; 还隐藏着无穷的“万有引力”和“勾股理”······ 祝愿同学们: 修的一个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练就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开启新的探索······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之谜······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的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同学们再见!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美丽的勾股树 谢谢!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什么,而是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毕达哥拉斯 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被誉为国际数学界的“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 数学文化 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 第二十四届:2002年8月20日至28日中国北京。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数学家出席了大会。大会期间,有20位数学家做大会一小时报告,174人做45分钟报告。大会主席吴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数3简单数字频率计分解.ppt
- 麻醉3.20精编.doc
- 麻醉高级职称前沿知识(120题)精编.doc
- 数4简单数字频率计分解.ppt
- 数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分解.ppt
- 麻醉学试题集精编.doc
- 数电-门电路(二)分解.ppt
-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精编.doc
- 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表现精编.ppt
- 数分可积条件分解.ppt
- 2.1 教室有多长 课件 2025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x
- 综合实践 参加欢乐购物活动 课件 2025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x
- 第2课时 分水果 课件 2025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x
- 第1课时 折一折,做一做 课件 2025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x
- 第五单元7-9的表内乘除法第2课时 8的乘法口诀 课件 2025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x
- 第1课时 平移和旋转 课件 2025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ptx
- 第4课时 回家路上 课件 2025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x
- 5.1.1任意角 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1).pptx
- 第3课时 农家小院 课件 2025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x
- 第三单元 大数加与减第6课时 里程表 课件 2025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