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寄生虫学-昆虫总论,蜱螨-1分解.pptVIP

苏州大学寄生虫学-昆虫总论,蜱螨-1分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篇 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四章 概论 (p.249) 医学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占动物种数87%,分布广泛。 医学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中有些种类通过刺螫、寄生和传播病原生物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这类具有医学重要性的节肢动物称为~。 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医学节肢动物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致病或传播规律以及对这些节肢动物防制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医学节肢动物的发展史 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意义在于传播疾病。 1848年Joseph Nott 首先假设疟疾和黄热病是蚊子传播。 1878年Patrick Manson在我国厦门证明致倦库蚊传播班氏丝虫病。 1897年证明疟疾由蚊虫传播。 1901年证明黄热病由蚊虫传播。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虫体两侧对称,身体及对称分布的附肢均分节,故称节肢动物 ★体表骨骼化,由几丁质及醌单宁蛋白质组成的坚硬的外骨骼 ★循环系统开放式,整个循环系统的主体为血腔,内含无色或不同颜色的血淋巴 ★发育史大多经历蜕皮和变态 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直 接 危 害 1.骚扰、吸血: 2.毒质损害: 螯肢或鄂体刺吸 螫器刺螫 分泌毒质接触人体皮肤 3.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4.侵害组织和寄生: 蝇蛆病 潜蚤病 疥疮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间 接 危 害 机械性传播 对病原体仅起着携带、输送的作用,病原体机械地从一个宿主被传给另一个宿主,或从某一污物如宿主带“病原菌”的粪便,被输送到宿主的实物、膳具上,造成实物污染和病原体传播。 生物性传播 病原体在传播过程中,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发育或/与繁殖的阶段,是完成生活史或传播不可缺少的过程。 发育式 繁殖式 发育繁殖式 经卵传递式 病媒节肢动物的判断 一、生物学的证据: 二、流行病学证据: 三、实验室证据: 四、自然感染的证据: 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原则 综合防制    环境治理    化学防制    物理防制    生物防制    遗传防制    法规防制 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化学防制 1. 化学药物杀虫是应用最广泛的杀虫方法。 2. 理想杀虫剂的条件: 3. 常用杀虫剂: 4. 施用杀虫剂时要注意的安全操作事项: 5. 避免和延缓产生和发展的措施: 第十五章 蛛形纲 第一节 概 述 1. 特征:躯体分头胸部及腹部或头胸腹愈合为一体,无触须,无翅,成虫足4对 2. 形态: 小型节技动物,虫体基本构造分为颚体(假头)与躯体两部分。 3. 生活史: 可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等期。 4. 有重要医学意义的蜱螨: 蛛 形 纲 (形态) 蜱螨类是小型节肢动物,0.1mm~1cm. 虫体圆形、卵圆形或长形。 颚体(假头):口下板、螯肢、须肢、颚基 躯体:袋状,表皮较柔软或骨化的背板. 背板上有条纹、刚毛。 腹面有足4对,第4对足基节有 或无气门,生殖孔在躯体前半部,肛门在后半部。 第二节 蜱 蜱属于蜱螨亚纲的寄螨目、蜱总科 软蜱:背面无盾板,属软蜱科 硬蜱: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属硬蜱科 全世界已发现800多种,硬蜱700多种,软蜱150种,我国硬蜱100种,软蜱10种。 是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寄生虫、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 蜱 形态 椭圆形,躯体革质,长2-10MM。吸血后达30MM 硬蜱 假头(颚基、螯肢、口下板、须肢)在背面可见。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螯肢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腹面有倒齿,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 躯体褐色,雄蜱盾板覆盖整个背面,雌蜱盾板仅占一部分,腹面有足4对,跗节末端有爪1对及垫状爪间突1个,第1对足跗节背缘近端具哈氏器,有嗅觉功能。于第4对足有气门1对,气门板宽阔。 蜱 形态 蜱 形态 蜱 形态 软蜱 颚体在躯体腹面,背面看不见,躯体背面无盾板,体表多呈颗粒状小疣,或皱纹、盘状凹陷。气门小。跗节有爪,无爪垫。成虫及若虫地1、2对足间有基节腺,腺液有调节虫体及血淋巴水分和电解质的作用。钝缘蜱属的一些种类在吸血时,病原体随腺液分泌污染伤口而感染。 蜱的形态特征 体形大,背腹扁平,体分颚体,驱体。 体表革质。 体形前端狭窄,后端变宽,二侧对称。 气门位于第 4 对足基节的外侧。 假头位于前端,口下板有倒生的逆齿。 硬蜱背腹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