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鳳凰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金陵鳳凰臺

首句用鳳凰來去引出全詩,是以懷古起興。 古代以鳳凰為祥瑞的神鳥,傳說中,鳳凰鳥只有在天下清平之世出現,因此古代都以鳳凰鳥的出現為治世祥瑞之徵,李白乃以鳳凰之來去,寄予王朝興衰之感。 李白見唐室傾危,想起昔時鳳凰鳥遊憩此地的傳說,是懷古之情,也是對盛世的期待,而今鳳凰不再,此地空無所有,只有江水依舊東流,此中深致憂國之慨。 指東晉時王、謝等顯貴世家。 王謝:六朝時代王氏、謝氏的並稱,《南史.侯景傳》:「景請娶於王謝。帝曰:『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後以王謝為高門氏族的代稱。唐.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晉代原都長安,永嘉大亂之後南渡,晉元帝時改都金陵。唐代原都長安,因為安史之亂,迫使太子即位於靈武,同屬偏安政權,便有傾覆之憂。 頸聯寫山水之闊,卻若有寓意:  三山半落青天外→寫雲霧籠罩著三山,彷彿國君被群小包圍而不得見;  二水中分白鷺洲→寫白鷺洲所中分的二水,暗喻君臣被姦邪所離間, 不得相見。 站在臺上,看到金陵所見的三山二水,而極目西眺,長安終不可見,故引出尾聯。 這個比喻的典故出自《世說新語》: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 *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關於鳳凰臺 鳳凰臺之名,最早見於南朝劉宋文帝元嘉年間。 據《至正金陵新志》載,劉宋元嘉十四年(436年),有頭小足高、五顔六色、叫聲悅耳,狀如孔雀的大鳥三隻,飛到秣陵(今南京市)永昌里,棲李樹而鳴。群鳥隨之,比翼而飛,人以爲鳳凰。揚州刺史、彭城王義康乃改永昌里爲鳳凰里,並於附近保寧寺後山築台建樓紀之,臺爲鳳凰臺,山名鳳臺山,保寧寺爲鳳遊寺,街名來鳳街。 題解 本詩選自《李太白集》。 唐代安史之亂,迫使玄宗遷蜀避難,太子即位於靈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流放夜郎。白心雄萬夫,欲大有作為,惟不得重用。眼見江山陵夷,感慨國難未已,因懷古而動懷君之思,惟自傷讒廢,望帝鄉而不見,乃觸境而生愁。 本詩摹仿崔顥〈黃鶴樓〉,起聯泛寫鳳凰臺來歷,引出懷古之思;頷頸兩聯,就鳳凰臺具寫臺外景觀,其中三四句寓今昔之感,五六句狀山水之闊,寄身世之慨與君國之思。層層寫來,次序井然。 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裡遊憩, 鳳去臺空江自流。 而今鳳凰鳥已經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臺,伴著江水,仍逕自東流不停。 空:空無所有。 →與「空」餘黃鶴樓、千載「空」悠悠 的「空」字不同。 吳宮花草埋幽徑, 當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宮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沒在荒涼幽僻的小徑中, 晉代衣冠成古邱。 東晉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有過輝煌的功業,如今也成了古老的墳塚,長眠地下。 吳宮:三國時東吳所建的宮苑。 晉代衣冠:指東晉時王、謝等顯貴世家。(見下頁詳註) 金陵是吳都,也是晉都。三國時孫權建都於此,晉朝永嘉之亂,晉室南渡之後,也建都於金陵城的東南。 晉代衣冠 心情:弔古而傷今  →登臺想像吳宮繁華景象,晉代顯貴風流事蹟, 如今隱於幽徑,成為古邱。 → 弔古  →因思一朝既衰,便被取代,大唐盛世已成過往, 唐室岌岌可危,遂發憂嘆。 → 傷今 作法:前後對比,表現人事已非的今昔之感  吳宮花草:美盛景物←→幽徑:淒涼景致  晉代衣冠:美盛人事←→古邱:淒涼景致  →人事已非,而江山如故,所以往下筆鋒一轉,由古轉今,接著描臺上所見的實景:三山和二水。 三山半落青天外, 遠處三山的峰巒,若隱若現地聳立在青天之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 秦淮河的兩道水流,中間就從白鷺洲區隔開來。 半落:若隱若現地聳立(或半壁江山的失落)。 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長江南岸,因有三峰相連而得名。 白鷺洲:在今南京市區西三里,因常有白鷺聚集而得名。 總為浮雲能蔽日, 天上的浮雲隨風飄蕩,有時會掩蔽了太陽, 長安不見使人愁。 使我看不見長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憂愁。 浮雲能蔽日:詩詞中常以浮雲指小人,以白日喻君主。 長安:借指朝廷。 總為浮雲能蔽日:指奸邪之小人,圍繞於君王四週進讒,使忠臣無由進言。此如玄宗寵幸楊貴妃、 楊國忠、李林甫等,荒廢朝政。   →意在思君 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自傷遭逐,眼見天上浮雲杳杳,不見長安,不覺興起無窮愁思。   →意在憂國 尾聯歸結主旨:不但思君憂國,而且自傷讒廢。安史之亂,玄宗遷西蜀,太子即位靈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復,不能不為朝廷憂傷。而此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