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显微拉曼光谱的获得:利用光学显微镜,将激光汇聚到样品的微小部位(直径微米级);采用CCD监视图像;经光束转换装置,将微区的拉曼信号聚焦到单色仪入射狭缝;接收微区部位的拉曼光谱图; 技术特点:适合不均匀试样(如断裂材料的缺口组成,材料的晶粒与晶界组成);无损分析;提供微区结构信息; 技术应用:生物分子、高聚物、药物、违禁毒品、陶瓷及矿物等分析; 第8章 总复习 一 表面分析 1.红外光谱 2.拉曼光谱 3.XPS 4.质谱、二次离子质谱 5.SEM + EDS 6.TEM + XRD 7.AFM 二 界面分析 增强纤维表面形貌的分析表征: SEM 复合材料破坏断面的纤维形貌:纤维断裂的形貌与界面结合的强度有密切联系。 增强纤维表面化学、组分功能团及化学反应的分析表征 羧基、羟基定量表征 界面力学性能的分析表征:DMA 层间剪切强度: 单丝压剪 单丝拔脱 断片实验 界面形态的微观分析表征 横晶及形成原因 界面结合方式与横晶的关系 注:FPP为MAH接枝PP KH570含双键,KH550含胺基 不同界面处理情况下聚丙烯结晶的形态(×100) a.PP-f b.MP10-f c.PP-570 d.MP3-570 e.PP-550 聚丙烯界面处横晶的形态(×100) a.MP3-550 b.MP10-550 c.MP30-550 随FPP含量增加,横晶越加明显 基体和玻璃纤维的处理方式强烈地影响着横晶的生成。玻璃纤维不作处理或用KH-570处理,不管基体是否采用功能化聚丙烯都不会有横晶出现。另一方面若聚丙烯不经改性,即便玻璃纤维采用KH-550处理,也无横晶出现。只有当玻璃纤维用KH-550处理,聚丙烯采用酸酐接枝改性功能化聚丙烯改性时,界面上才可以清晰地看到横晶出现。 当纤维末做任何处理、基体也未处理时(PP-f),两者之间很容易产生孔隙甚至出现脱离现象。只对纤维做偶联剂处理或只对基体进行改性处理,因两者间无化学反应,界面仍属物理结合。因而当试样冷却时,由于界面上几乎不存在应力作用,纤维对基体的结晶过程也就没有太大影响,除非是成核剂。 KH-550是一个含胺基的偶联剂,不能与聚丙烯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当酸酐通过化学接枝到聚丙烯上去后,就可以同经KH-550处理玻纤表面的胺基反应。 横晶形成机理的解释: 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热膨胀系数的不同,试样在冷却过程中界面产生了较大的应力。基体的收缩有与玻璃纤维分离的倾向,而另一方面界面的化学键结合使聚丙烯分子链又被牢牢地固定在纤维表面,造成了这些分子链的强迫牵伸,结果导致了横晶的形成。这不仅解释了横晶的形成原因,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界面化学键的形成. * 红外和拉曼光谱在生物材料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是研究和表征生物材料的化学和物理结构的基本手段之一,通过它们可以对生物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构象、空间立构、凝聚态结构、取向结构以及生物高分子材料的聚合过程、结晶过程、物理老化和降解机理等进行研究,下面将举例说明它们在生物材料领域中的主要应用。 如聚乳酸(PLA)和聚羟基乙酸(PGA)均为聚酯类材料,均表现出在1750cm-1附近有强的酯羰基特征吸收峰,但由于聚乳酸分子链中存在侧甲基,它们在1300~1500cm-1处表现出来的吸收峰是不同的,聚乳酸的红外光谱上1455cm-1和1380cm-1处对应有-CH-和-CH3基团的弯曲振动峰,而聚羟基乙酸的红外谱图上1420cm-1处有来自-CH2-的弯曲振动峰。据此可以鉴别这两种聚酯材料。 如研究乙交酯和丙交酯的共聚合反应时,可以通过测定共聚物的红外光谱上1420cm-1处吸收峰的强度变化来推断共聚物的组成和序列结构。 研究水热法合成的羟基磷灰石(HA)的结构时,通过观察HA的红外光谱上1400~1500cm-1处CO32-的特征吸收峰为单峰或双峰,可以判断等边三角形CO3-2对四面体形状PO43-是否发生了替换而引起晶格畸变。 热重法 化学分析法 XPS法 红外光谱法 1. 分析方法 1. 化学分析法 羧基分析: 将碳纤维与0.15mol/L的乙酸钙溶液一起回流24小时,然后用0.02mol/L的NaOH溶液滴定溶液中的H+,即可测得表面的-COOH量。 1. 化学分析法 R-COOH + NaOH R-COONa + H2O R-OH + NaOH R-ONa + H2O 羧基加羟基分析 碳纤维与稀碱溶液在密封的三角烧瓶中浸泡一周,然后用稀HCl溶液滴定剩余的NaOH,即可测得-COOH和-OH量,已知-COOH量,差值即为-OH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等温线专题汇编.ppt
- 等温线专题突破汇编.ppt
- 第1章_计算工具A汇编.ppt
- 等效电路法汇编.ppt
- 等效电源定理及最大功率的计算汇编.ppt
- 第1章_结构抗震基本知识汇编.ppt
- 等效平衡(第5课时)汇编.ppt
- 等效平衡(上课用)汇编.ppt
- 第1章_金属的力学性能汇编.ppt
- 等效平衡[新课]汇编.ppt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