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固体表面-北航-表面与界面化学概述.ppt

第二章固体表面-北航-表面与界面化学概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orphologies Morphologies 1 Grafting Non-interaction Interaction (Co-structure directing agent) 2 Co-condensation Properties : 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Silica : -NH2, -SH, -SO3H, -COOH, -C6H5, -CH=CH2, -CN, -PO3H2, -NCO, Chiral Memorization by Helically Arranged Functional Groups in Chiral Mesoporous Silica 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Silica 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 3069 –3072 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Silica ???? DNA Transcription Jin. C. et al., Che, S., Chem Comm. 2009, 3407 New Synthesis Route (ii) Non-surfactant Templating Route DNA Transcribed silica fibers pH = 5.5 Jin. C. et al., Che, S., Chem Comm. 2009, 3407 pH = 6.9 pH = 11.5 New Synthesis Route (ii) Non-surfactant Templating Route 6.影响气固界面吸附的因素 (1)温度 气体吸附一般是放热过程。无论物理吸附还是化学吸附,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少。 (2)压力 无论是物理吸附还是化学吸附,增加吸附质平衡分压,吸附速率和吸附量都是增加的。 (3)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性质 1.遵循相似相吸的规则,极性吸附剂易于吸附极性吸附质,非极性吸附剂易于吸附非极性吸附质。 2.无论是极性还是非极性吸附剂,一般吸附质分子的结构越复杂,沸点越高,被吸附的能力越强。 3.酸性吸附剂易吸附碱性吸附质,反之亦然。 (4)多孔吸附剂的孔结构 多孔吸附剂的孔隙大小不仅影响吸附速率,还直接影响吸附量的大小 7.气固界面吸附的应用 1.求算固体的比表面积 2.测多孔性吸附剂或催化剂的孔径分布 3.气固吸附是色谱法的理论基础 4.气体的提纯或分离 5.气固吸附是多相催化反应的重要步骤 本章总结 固体表面张力与表面能 固体吸附的本质、吸附等温线 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多分子层吸附理论 多孔性固体的吸附与凝聚 化学吸附与催化作用。 * 液体分子是易动的,使液体表面易于波动,可以自动弥补外界因素产生的表面形变,因而在静止状态下,呈光滑均匀的表面。 * * * 若Vm表示单位质量吸附剂的表面覆盖度? =1的吸附量,即饱和吸附量,以V表示单位质量吸附剂在气体压力为p时的吸附量。该吸附量换算成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因此,在吸附质气体压力为p时的表面覆盖度可表示成 于是,Langmuir吸附等温式改写成 吸附系数 若一个分子被吸附时放热Q,则被吸附分子中具有Q以上能量的就能离开表面回到气相。 根据Boltzmann能量分布原理,返回气相即脱附的分子数与exp(-Q/RT)成正比。 比例系数 (2) 将(2)代人(1)得 可见b是温度和吸附热的函数。它随吸附热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一般温度升高,吸附量降低。 以V对p作图,得: V Vm 1.在压力足够低(当p很小),或吸附较弱时,bp1,V=Vmbp, 这时吸附量V与p是直线关系。 2.当压力足够大(p很大)或吸附很强时,bp1,则V=Vm。这时V与p无关,吸附达到单分子层饱和状态。 3.当压力适中时,V与p是曲线关系,如图中弯曲线部分。 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可以看到 由此可见,Langmuir吸附等温式适用于第I类等温线。 4.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应用 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可改写成 用实验数据,以p/V对p作图得一直线,从斜率和截距求出吸附系数b和铺满单分子层的气体体积Vm。由Vm值可计算吸附剂的比表面积S0. 阿佛加德罗常数 吸附分子的截面积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 的摩尔体积 对吸附热变化不大且覆盖度较小的绝大多数的化学吸附均能较好服从Langmuir假设,从而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对于压力较大的物理吸附,会发生多层吸附,因而不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式。 有些半径在几纳米以下的微孔吸附剂,虽然是多分子层吸附,但吸附等温线也与类型I相似。 如果在气相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物质,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