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 (3)说明南美洲(45°S附近)东部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8分)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2分);山脉阻挡西风深入(2分),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2分);山脉东侧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草原、荒漠(2分)。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本专题考查时多以地区分布图或现实环境问题为背景,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因此,复习时要集中突破两点:一是学会运用整体性观点来分析地理现象;二是掌握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考纲展示: 备考策略: 组成要素 整体性 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 水平分异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地带性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差异性 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析判断方法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带的形成、名称、分布的判断方法 特点 特点 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反映 体现 反映 气候 地貌 生物 水文 土壤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2.整体性表现 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貌、大气、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各要素 在景观上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支全身”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体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1]: (2012 年上海卷)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 非地带性。读图 1-5-4,回答问题。 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 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 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学案:T14 【思路整理】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乙地地理位置处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地势低平,水系发达;高温多雨的雨林气候决定了植被丰富。 (1)据图概述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并说出该变化对Ⅱ、Ⅲ两地的影响。(8分) 学案:T9、10 河流径流量减少,水资源短缺; 天然植被退化(或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荒漠化加剧(或绿洲萎缩); 农牧业产出能力下降。 (6分,答出 3点即可,每点 2分) 灌木林、高草地减少,干旱地增加(2分) 区域定位 确定该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 分析该要素对其他要素有什么影响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图 8和图 9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下景观最有可能位于该地区的是 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自然带: [例2] :(2012浙江)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问题。 A. 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林、草原、荒漠 1、成都某校学生沿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D 学案:T11、12 地域分异规律 地带性分异 规 律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特征、基础、 形成原因、分布 影响因素: 表现: 学案:T1、2 太阳辐射、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等 答题思路: 根据自然带分布图,分析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地域分异规律 地带性分异 规 律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特征、基础、 形成原因、分布 影响因素: 表现: 学案:T1、2 太阳辐射、海陆位置、海拔 高度等 热带雨林带 混交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高山草原带 针叶林 高山灌木带 苔原带 终年积雪 森林上限 雪线 赤道地区高山植被带模式图 垂直地带性 形成原因: 自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异规律与 变化规 律相似 山麓自然带(基带)同 自然带一致。 自然带谱多少的影响因素: 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影响因素: 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 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自低纬向高纬 所在地的 纬度、海拔、相对高度 纬度、坡向(阳坡高) 气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卷(共10套).pdf VIP
- 30题计划合同管理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pdf VIP
- 人体穴位大全及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doc VIP
- 标准集合图集S161.pdf VIP
- 漏肩风.ppt VIP
- 朔黄铁路地质选线.ppt VIP
- 2023-2024学年北京西城区十五中高一(上)期中英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任务书 .pdf VIP
-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实践指导及范文.docx VIP
- JTGT F30-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