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国的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发展促使石油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化学工业超过了德国。 1903年美国在自行车行业工作的莱特兄弟动力滑翔机试飞成功。 如果说英国、德国的第一次技术革命还只是解决生产文明问题,那么美国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就不只是解决生文明(钢铁、化工和电力技术),还发展了生活文明(汽车、无线电和航空工业技术)。 于是,美国名符其实地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不平衡性是从整体水平上说的,不是科学中心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仍然可以有重要的科学成就。例如,战后最伟大的科学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不是在当时最强盛、条件最好、有深厚基因研究传统的美国出现,而是在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英国卡文迪什实验室出现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方向培养了好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恩格斯早已指出,科学的发展同前一代人遗留下来的知识量成正比。 美国科学学家D.普赖斯给出一经验公式W=αeβT,微分得dW/dT = KW,即表示科学指标的增长速度与已有的科学指标数成正比,完全印证了恩格斯的定性预言。 技术进步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即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美国从上个世纪交替时期的25.6%,增至20世纪70年代时的75.2%,现在一般发达国家都在60%-80%之间。 科学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科学的整体和科学的个体(学科、理论)发展的不平衡性。如在科学发展的不同时期,会形成不同的带头学科,且不断更替。 苏联哲学家凯德洛夫(1903-1985 )描述了带头学科从近代到现代的更替过程,即:力学;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微观物理学;控制论、原子能科学和宇航学。他预言新的带头学科是分子生物学,下一个带头学科将是心理学为主的一组学科。 所以,驾驭科学发展的不平衡性,就是既要进行单个学科的深入开拓,又要重视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既要关注社会需求的选择,又要顺应科学自身逻辑发展的规律;即要注意学习带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又要了解把握当前科学和领域的变化。 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区域、国家、国际范围的不平衡性;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 自然地理、资源状况、生产方式、经济水平、文化背景、甚至宗教信仰等都会影响这种不平衡性。因而出现了以下技术发展形式: 第一,技术引进。这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相对先进的技术成果,进行产品开发生产的形式。 第二,技术转移。这是一种企业将国内母公司所开发出的技术,转移到国外子公司,以此提高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方法。 第三,技术贸易。一般指技术的国际贸易,高技术国际贸易在发达国家中十分盛行。 第四,境外技术开发。在境外进行生产的同时,开始在境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充分利用国外的智力资源。 第五,技术联盟合作开发。组成技术联盟,合作进行技术开发。 马克思与恩格斯 社会需要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技术体系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科学对技术的先导作用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从各生产部分的分工看,近代技术体系包括纺织部门、蒸汽机械的制造部门等。单从棉纺业来看,就有纺纱机、织布机、印花机,漂白机、染色机等。相应的棉纺业的革命又引起分离棉花纤维和棉籽的轧面机的发明,进而社会生产过程的一般条件即交通工具的革命成为必要。 “机器生产的原则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并且应用力学,化学等等,总之应用自然科学来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这样,整个生产过程不再是“从属工人的直接技巧,而是表现为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的时候,只有到这个时候,资本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 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任何技术,最早都源于人类的需要。正是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起初模仿自然,进而进行创造,发明了各种技术。同时,文化对技术发展有明显的张力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会推动技术的发展,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会制约和阻碍技术的发展。 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响并贯穿技术实践的全过程。技术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于与之匹配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和保证,它包括为达到技术功能要求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应用工具的方式。 19世纪中期以后,科学走到了技术的前面,成为技术发展的理论向导。科学革命导致技术革命,技术发展对科学进步的
文档评论(0)